《大酺 一丈红》
时间: 2025-01-17 09:38: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大酺 一丈红
作者:姚华 〔清代〕
正日华开,薰弦试,炎景将蝉时节。
颓垣篱落际,趁朝光堪爱,数丛开彻。
艳逼朱榴,阴敷筱箭,行处风兜罗雪。
繁华无人赏,甚芳醪酌对,魏公曾说。
奈风鹤数惊,令花贫窭,咏歌零缺。
倡倡红似缬。念盈丈花草传吴越。
槛内记王家图旧,借半归全,好因缘憾无遗阙。
更许阑干能设。卫足叶如蓉阔。
未遮得身轩豁。谁与留半,终是诗肠萦结。
至今顿成感咽。
白话文翻译
正当阳光普照的日子,香风轻抚,夏日炎热,蝉鸣渐起。
在破旧的篱笆和墙角,趁着晨光非常可爱,几丛花正盛开。
花色鲜艳如朱红石榴,荫凉的地方铺陈着细竹,行走之间风轻拂如雪。
繁华的景象无人欣赏,哪怕是美酒佳酿也无人共饮,魏公曾经说过。
奈何风起鹤惊,花开却显得贫弱,吟咏的歌声也显得稀疏。
鲜红的花朵如绣似锦,想起吴越的花草满盈。
栏杆内记得王家旧图,借用半点归来,缘分好在无遗憾。
更何况是阑干能设,卫足的叶子如蓉花般广阔。
无法遮掩身心的宽阔,谁能留下一半,终是诗情绵绵。
至今想起都令人感喉咙哽咽。
注释
- 薰弦:指香气飘散,音律悠扬的状态。
- 朱榴:指红色的石榴花,象征繁华和美丽。
- 魏公:指魏公曹操,以其豪饮而著称。
- 王家图:可能指王家旧图,或与王家有关的美好回忆。
- 阑干:栏杆,古代建筑中常见的装饰结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华,清代诗人,生于江南,擅长诗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融入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现实,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
创作背景
《大酺 一丈红》创作于清代,正值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之时。随着社会的变迁,诗人感受到繁华背后的孤独与无奈,借助自然景色表达内心情感。
诗歌鉴赏
《大酺 一丈红》是一首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感慨之作。诗中描绘了盛夏时节,阳光明媚,花草繁盛的景象,然而这种繁华却无人欣赏,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诗的开头通过“正日华开,薰弦试”引入夏日的气息,给人以生动的画面感。接着,诗人用“艳逼朱榴”描绘了花朵的鲜艳,象征了生命的旺盛与美好,但随后的“繁华无人赏”又转折出一种失落感,反映了社会对美好事物的漠视。
整首诗在意象上极具层次感,既有自然界的美丽景象,也有对人情冷暖的深刻反思。诗中提到的“魏公曾说”,借用历史典故,增添了诗的厚重感与文化底蕴。在最后几句,诗人用“诗肠萦结”来表达内心的感伤与无奈,似乎在说尽管外界繁华无限,但内心的孤独与遗憾却难以抚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正日华开,薰弦试,炎景将蝉时节。
- 描述了夏日阳光明媚,花朵盛开,气氛轻松愉悦的场景。
-
颓垣篱落际,趁朝光堪爱,数丛开彻。
- 在破旧的围墙旁,晨光洒下,花朵争相绽放,令人心醉。
-
艳逼朱榴,阴敷筱箭,行处风兜罗雪。
- 花色鲜艳似石榴,微风轻拂,仿佛落雪般柔和。
-
繁华无人赏,甚芳醪酌对,魏公曾说。
- 即使如此美丽的景象却无人欣赏,连美酒也无人与共。
-
奈风鹤数惊,令花贫窭,咏歌零缺。
- 风起时,花朵显得寂寞,吟唱的歌声也显得稀少。
-
倡倡红似缬。念盈丈花草传吴越。
- 鲜红的花朵如绣品,令人怀念吴越的美丽景色。
-
槛内记王家图旧,借半归全,好因缘憾无遗阙。
- 回忆起王家的旧图,虽然只借来一半,但却感到无遗憾。
-
更许阑干能设。卫足叶如蓉阔。
- 栏杆的设置更显得宽广,绿叶如荷花般茂盛。
-
未遮得身轩豁。谁与留半,终是诗肠萦结。
- 身心的开阔无法遮掩,谁能与我分享情感,最终只留下诗情。
-
至今顿成感咽。
- 这一切至今让人感到喉咙哽咽,情感难以释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鲜红的花朵如绣似锦”,通过比喻突出花朵的鲜艳。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繁华无人赏”,赋予无生命的景象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夏日的繁华为背景,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的无奈,表现了人们对生活中美好瞬间的珍惜与感伤,揭示了人情冷暖与社会变迁所带来的孤独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草:代表生命的旺盛与美好。
- 阳光:象征希望与温暖。
- 风:传达一种轻盈与自由的感觉。
- 酒:引申出人际关系的疏离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魏公”指的是谁?
A. 曹操
B. 李白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朱榴”象征什么?
A. 富贵
B. 繁华
C. 美丽 -
诗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
A. 欢乐
B. 哀伤
C. 愤怒
答案
- A. 曹操
- C. 美丽
- B. 哀伤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描绘春天的美景,反映人情与自然的和谐。 -
《静夜思》:李白
表达对故乡的思念,情感真挚。
诗词对比
- 姚华《大酺 一丈红》与李白《月下独酌》:
- 两首诗都表现了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但姚华更多地聚焦于现实的无奈,而李白则更显洒脱与豪放。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集》
- 《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艺术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