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
时间: 2025-01-19 18:17: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鹊桥仙》 春深夏浅,绿肥红瘦,枝上微闻杜宇。晓晴我正看山来,翻劝我不如归去。一湖蘸碧,两峰扑翠,忽忆年时小住。每逢四月踏青游,也难怪啼鹃声絮。
白话文翻译
春天已经深了,夏天刚刚开始,绿叶繁茂,花儿却逐渐凋谢,树枝上隐约可以听到杜鹃的啼叫。清晨的阳光明媚,我正在欣赏远山的景色,反而劝我不如回去。一湖碧水,双峰翠绿,突然想起往年在这里小住的时光。每到四月踏青游玩,难怪听到啼叫的杜鹃声在耳边回响。
注释
- 杜宇:杜鹃,古人常用其啼声来象征思乡或离别之情。
- 晓晴:早晨的晴天。
- 扑翠:形容山峰的绿色生机勃勃。
- 踏青:春天外出游玩,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典故解析
“杜鹃”在古代诗词中常常与思乡、离别等情感联系在一起。《诗经》有云:“彼采萱兮,彼采萱兮,采萱采萱,心之忧矣。”此处的杜鹃正是那种引发人们思绪的鸟类。此诗通过杜鹃的啼鸣传达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吴藻,清代诗人,以词曲见长,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故,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吴藻的游历时,正值春夏交替之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往昔生活的怀念,以及对人生旅途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鹊桥仙》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春夏之交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开篇“春深夏浅,绿肥红瘦”通过对春夏景色的对比,引发读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由对自然的描绘转向对自身经历的反思,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怀旧之情。
作者使用“杜宇”这一意象,不仅仅是对自然的描摹,更是对往昔生活的追忆。清晨的山景和湖水勾起了诗人对往年春游的回忆,而“每逢四月踏青游”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青春的短暂。整首诗在轻快的节奏中蕴含着深刻的思索,使人感受到一份淡淡的忧伤与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深夏浅,绿肥红瘦”:描绘春末夏初的景象,绿叶繁茂,但花朵却逐渐凋零,暗示着时光的流逝。
- “枝上微闻杜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杜鹃啼鸣的细微之声,增添了自然的生动感。
- “晓晴我正看山来,翻劝我不如归去”:描绘了清晨的宁静,诗人沉浸在美景中,却又被劝说回去,暗含对现实的无奈。
- “一湖蘸碧,两峰扑翠”: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出湖水的碧绿和山峰的翠绿,给人以美的享受。
- “忽忆年时小住”:突如其来的回忆,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
- “每逢四月踏青游,也难怪啼鹃声絮”:承接前文,强调春游的欢乐和杜鹃声的引发情感的共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比作人情,增强了诗意。
- 拟人:将杜鹃的啼鸣赋予情感,使其成为思乡的使者。
- 对仗:“绿肥红瘦”与“一湖蘸碧,两峰扑翠”形成对比,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往昔生活的怀念,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生命的无常。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杜鹃:象征着思乡与离别。
- 湖水:象征着宁静与内心的反思。
- 山峰:代表着坚持与不变的自然法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鹊桥仙》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清代
- D. 明代
-
“春深夏浅,绿肥红瘦”中“红瘦”指的是什么?
- A. 花朵
- B. 叶子
- C. 云彩
- D. 水面
-
杜鹃在诗中象征的情感是什么?
- A. 喜悦
- B. 思乡
- C. 忧伤
- D. 期待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
- 宋代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 比较《鹊桥仙》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均以自然景色为背景,但《山居秋暝》更侧重于秋天的宁静与内心的沉思,而《鹊桥仙》则通过春夏交替表现流逝的时间与对过去的怀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词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吴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