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采桑子·彤霞久绝飞琼字
纳兰性德 〔清代〕
彤霞久绝飞琼宇,
人在谁边?人在谁边,
今夜玉清眠不眠。
香销被冷残灯灭,
静数秋天,
静数秋天,
又误心期到下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对离别的思念与孤独的感受。彤霞已经久远不见,飞舞的琼花(象征着美好和梦幻)也消失了,身边的人究竟是何人?此刻,夜深人静,玉清(指清冷的夜晚)中难以入眠。香烟已散,身上只剩下冷被和熄灭的灯光,静静数着秋天的日子,静静数着秋天的日子,却又错过了心中期盼的月亮下弦时刻。
注释:
字词注释:
- 彤霞:红色的云霞,象征美好和希望。
- 飞琼:飞舞的雪花,喻美好的事物。
- 玉清:清冷的夜晚,指代安静的夜。
- 香销:香烟散去,表示温暖和美好消失。
- 下弦:指农历月亮的下弦月,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期盼的失落。
典故解析:
此词通过描写自然景象与情感交融,表达了词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无奈。“飞琼”和“下弦”都是典型的古代诗词意象,常用于抒发离愁别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1655-1709),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族人,是清代著名的词人。他的词风细腻柔婉,情感真挚,常以个人生活与情感为题材,代表作有《木兰花慢》等。
创作背景:
《采桑子》创作于纳兰性德人生的晚期,时值其内心躁动与对美好事物的追忆,反映出他对人生与情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采桑子·彤霞久绝飞琼字》以其清新脱俗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纳兰性德独特的艺术风格。开篇以“彤霞久绝飞琼宇”揭示了失去美好与欢乐的现状,抒发了词人内心的孤独和惆怅。通过“人在谁边”的疑问,词人不仅表达了对陪伴的渴求,也暗示了人际关系的脆弱和无常。
夜晚的描写充满了寂静与冷清,灯光熄灭后的冷被更添一层孤寂。“香销被冷”似乎在诉说着一种失落的美好,而“静数秋天”则是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感慨,表现出一种无所依附的孤独感。在此,词人借助自然景象,将个人的情感升华为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最后一句“又误心期到下弦”,不仅是对时间的感叹,更是对美好期待的失落。整首词虽短,但情感却极为丰富,展现了纳兰性德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及其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令人感动不已。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彤霞久绝飞琼宇:美好的云霞已经消失,飞舞的雪花也不见了,象征着失去的美好与欢乐。
- 人在谁边?人在谁边:身边的人究竟是谁?疑问中透露出孤独与对陪伴的渴望。
- 今夜玉清眠不眠:在清冷的夜晚,难以入眠,表现出内心的烦闷与忧愁。
- 香销被冷残灯灭:香烟散去,温暖消失,只有冷被和熄灭的灯光,展现孤独的氛围。
- 静数秋天,静数秋天:静静地数着秋天的流逝,暗示时间的无情与个人的无奈。
- 又误心期到下弦:错过了心中期盼的下弦月,象征着对美好未来的失落与遗憾。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彤霞”与“飞琼”比喻为美好事物,增强了诗歌的意象。
- 重复:反复使用“静数秋天”加深了孤独感,增强了诗意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词通过描写夜晚的孤寂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抒发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展现了一种深刻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彤霞:象征美好与希望,预示着生活的美好时光。
- 飞琼:代表着梦幻与纯洁,寓意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灯灭:象征着温暖的消逝,暗示着孤独与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词中“彤霞”指的是什么?
- A. 红色的云霞
- B. 冷冷的月光
- C. 飞舞的雪花
- D. 夕阳的余晖
-
“人在谁边”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自然的热爱
- B. 对陪伴的渴望
- C. 对时间的感慨
- D. 对生活的满足
-
诗中“香销被冷”意在说明什么?
- A. 温暖的消逝
- B. 幸福的来临
- C. 寂静的夜晚
- D. 美好的未来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周邦彦的《兰陵王》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纳兰性德的《采桑子》在情感表达上更为内敛,李清照则显得更加直接和激烈。两者都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但在艺术手法和情感深度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纳兰词选注》
- 《清代词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