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断》

时间: 2025-01-17 09:39:27

斜月疏棂淡欲无,朔风吹梦入南湖。

不知天地缘何事,惯向津门啼夜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梦断
作者: 徐世佐 〔清代〕
斜月疏棂淡欲无,
朔风吹梦入南湖。
不知天地缘何事,
惯向津门啼夜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一个幽静的夜晚,透过窗棂看到斜挂的月亮,感到一丝淡淡的惆怅。北风呼啸,将他的梦境吹送到了南湖。他迷茫于天地之间的缘由,不知为何总是在津门听到夜乌的啼鸣。

注释:

  • 斜月:指斜挂的月亮,通常象征孤独、惆怅。
  • 疏棂:窗棂稀疏,指窗户的格子,表示微弱的光线透过。
  • 朔风:北风,通常象征寒冷、凶险。
  • 南湖:可能指南方的湖泊,寓意梦境的去处。
  • 津门:指津门,可能是指天津,表示地理位置。
  • 啼夜乌:夜晚乌鸦的叫声,象征孤独与哀伤。

典故解析:

  • :在古诗词中,梦常常代表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 夜乌:在古诗中,乌鸦常常被视为不祥之兆,寓意着悲伤和失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世佐,清代诗人,生于明末,长于清初,擅长诗词,尤其是描写自然景色和人内心情感的作品。他的作品往往充满了孤独与惆怅的情感,风格沉郁。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清代,可能是诗人经历了一段沉重的情感或生活的困顿,借用夜晚和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诗歌鉴赏:

《梦断》以其清雅的意境和深邃的情感吸引读者。开篇“斜月疏棂淡欲无”,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夜晚,月光透过窗棂,显得孤寂而淡薄,给人一种寂寥的感觉。接着“朔风吹梦入南湖”,运用了转折手法,北风的呼啸不仅打破了夜的宁静,也将诗人的梦境带到了远方的湖泊,象征着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失去。最后“不知天地缘何事,惯向津门啼夜乌”,诗人的迷茫与无奈在这两句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不知道自己与天地的关系,也不知道为何自己总是在这样的夜晚听到乌鸦的悲鸣,深化了孤独的主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斜月疏棂淡欲无:描写夜景,斜月的光线透过稀疏的窗棂,显得淡淡的,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
  2. 朔风吹梦入南湖:北风带走了梦境,象征着对美好过去的无奈追忆。
  3. 不知天地缘何事:表达了诗人的迷惘与困惑,对于人生的无解。
  4. 惯向津门啼夜乌:反复出现的乌鸦啼鸣,暗示着孤独与悲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梦境比作南湖,寓意遥不可及。
  • 拟人:将风与梦赋予了行动,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诗中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孤独与迷茫的主题,反映了诗人在幽静夜晚对过去的回忆与对未来的思考。诗人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情感,传达了一种淡淡的哀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孤独与思念。
  • :象征无情与变化。
  • :象征梦境与渴望。
  • 乌鸦:象征悲伤与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斜月”象征什么?
    A. 孤独
    B.欢愉
    C. 温暖
    答案:A. 孤独

  2. “朔风”在诗中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无奈
    C. 忧伤
    答案:B. 无奈

  3. 诗中提到的“津门”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北京
    B. 天津
    C. 上海
    答案:B. 天津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 vs 徐世佐:李白的诗歌常常充满豪放的情感,而徐世佐则更倾向于细腻的描写和内心的挣扎。李白的《夜泊牛津》传达了一种洒脱与豪情,而徐世佐的《梦断》则更显得沉重与孤独。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