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明月生东岭,波光一鉴开。
欲寻甘露寺,更上妙高台。
黄鹤千峰去,苍云万里来。
无端吹觱篥,唤起洞龙哀。
白话文翻译
明亮的月亮从东边的山岭升起,湖面上映出波光粼粼的景象。想要去寻找甘露寺,就得再登上那高高的妙高台。黄鹤从千山万峰间飞去,苍茫的云彩在万里之外飘来。无缘无故地吹响了觱篥,唤醒了洞中的龙发出哀伤的鸣叫。
注释
字词注释
- 明月:清亮的月亮,象征光明和宁静。
- 东岭:东方的山岭,这里指明月升起的地方。
- 波光:水面上反射的光辉。
- 甘露寺:一座寺庙,象征清净与超脱。
- 妙高台:高处的平台,可俯瞩风景。
- 黄鹤:传说中的神鸟,象征离去与超脱。
- 苍云:广阔的云彩,象征远方与无际。
- 吹觱篥:吹奏一种古老的乐器,表示音乐的哀伤。
- 洞龙:传说中的龙,常与水相关,象征神秘与力量。
典故解析
- 甘露寺:在历史上,甘露寺是许多文人墨客向往的地方,代表着隐逸与修行。
- 黄鹤:与“黄鹤楼”有关,常象征离别与思乡之情。
- 觱篥:古代的乐器,常用于表达哀伤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洁,清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抒发个人情感与哲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诗人游历金山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世间无常的感慨。诗中不仅描绘了明月、波光、山峰等自然景象,还融入了对寺庙的向往以及对生命的思考,反映了清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金山 其二》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致的诗作,诗中描绘了明月、波光、千峰、苍云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诗人通过对甘露寺与妙高台的描写,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诗的前两句通过描绘明月和波光,生动地展示了夜晚的美丽,而随后提到的甘露寺和妙高台则隐喻了对心灵安宁和超脱尘世的渴望。
在后半部分,诗人用“黄鹤千峰去,苍云万里来”描绘出一种流动的自然景象,黄鹤的离去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而苍云的到来则增添了诗的宽广与深邃。最后一句“无端吹觱篥,唤起洞龙哀”通过音乐的描写,表现了内心的孤独与哀伤,仿佛在与自然对话,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慨。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邃,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反思,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明月生东岭:描绘月亮从东方山岭升起的景象,象征着光明的开始。
- 波光一鉴开:水面上的波光如镜子一般展现出景色,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欲寻甘露寺:表达了诗人对清净之地的向往,甘露寺代表了理想的栖息地。
- 更上妙高台:进一步向上,象征追求更高理想的决心。
- 黄鹤千峰去:黄鹤在千山万峰间自由飞翔,象征着离别与超脱。
- 苍云万里来:远方的云彩飘来,展现了无际的自然。
- 无端吹觱篥:无缘无故地吹响古乐器,增添了诗的音乐感。
- 唤起洞龙哀:音乐唤醒了洞中的龙,表达了深沉的哀伤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波光比作一面镜子,生动形象。
- 对仗:诗句中上下句的结构相对称,增加了韵律美。
- 拟人:将自然元素赋予人的情感,比如“唤起洞龙哀”。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对人生无常与孤独的思考,传达了一种哲理性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月:象征希望与光明。
- 甘露寺:代表清净与心灵的归宿。
- 黄鹤:象征离别与不舍。
- 苍云:象征广袤与无尽。
- 觱篥:音乐的象征,表达情感与情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甘露寺”象征着什么?
- A. 理想的栖息地
- B. 战争的地方
- C. 繁华的城市
-
“黄鹤千峰去”中,“黄鹤”象征着:
- A. 离别与超脱
- B. 归来与团聚
- C. 欢乐与庆祝
-
诗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 比喻
- B. 拟人
- C. 对仗
- D. 以上皆是
答案
- A
- A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杜甫的《望岳》
诗词对比
比较王洁的《金山 其二》和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可以发现两首诗都涉及到黄鹤的意象,但王洁的诗更多地注重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与哲理的探讨,而李白则更加强调离别的情感与壮丽的景象。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