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自从回步百花桥》

时间: 2025-01-19 20:13:34

自从回步百花桥。

便独处清宵。

凤衾鸳枕,何事等闲抛。

纵有馀香,也似郎恩爱,向日夜潜消。

恐伊不信芳容改,将憔悴、写霜绡。

更凭锦字,字字说情憀。

要识愁肠⑾,但看丁香树,渐结尽春梢。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从回步百花桥。便独处清宵。
凤衾鸳枕,何事等闲抛。
纵有馀香,也似郎恩爱,向日夜潜消。
恐伊不信芳容改,将憔悴写霜绡。
更凭锦字,字字说情憀。
要识愁肠,但看丁香树,渐结尽春梢。

白话文翻译:

自从我走过百花桥,就孤独地度过清冷的夜晚。
凤羽被和鸳鸯枕,为什么会像这样轻易抛弃?
即使有余香,也像爱情一样,在日夜之间渐渐消散。
我担心她不相信我的容颜会改变,
所以我的憔悴只能用霜色的绡布写出来。
更何况,锦字里每一个字都诉说着我心中的忧伤。
想要识别我的愁苦,只需看看那丁香树,
它的花已渐渐在春天的梢头凋零。

注释:

  • 百花桥:传说中美丽的桥,象征着爱情和美好的回忆。
  • 凤衾鸳枕:凤尾被和鸳鸯枕头,象征着夫妻之间的亲密。
  • 馀香:余下的香气,暗指过去的爱情。
  • 霜绡:指的是用霜色的轻薄绡布,象征着脆弱和易逝。
  • 锦字:指的是用绸缎或锦缎写的字,象征着甜美的情意。
  • 丁香树:常用作忧伤和思念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柳永,字耆卿,宋代著名词人,以其词风婉约、情感细腻著称。他的词多描写离愁别绪,情感细腻,常带有个人的情感经历。

创作背景:这首词写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之时,诗人可能因个人情感的失落而引发对爱情的深刻思考。诗中的西施形象,与历史上的西施情感交织,寄托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与失落。

诗歌鉴赏:

《西施·自从回步百花桥》是一首充满了细腻情感的词作。整首词在抒情上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展现出一种孤独与思念的情感。开头的“自从回步百花桥”,带有一种回忆的色彩,仿佛是从美好的过去走向了孤独的现在。接下来的“便独处清宵”则进一步突出了诗人的孤寂,清冷的夜晚与温暖的回忆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令人心痛的氛围。

词中“凤衾鸳枕”象征着温馨的爱情,而“何事等闲抛”,则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无奈与伤感。即使有剩下的香气,也似乎比不上过去的甜蜜。诗人将爱情比喻为香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散,这种比喻不仅形象生动,也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

在后面的几句中,诗人用“恐伊不信芳容改”表达了对爱人信任的渴望与对自己容颜变化的担忧,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复杂性。最后一句“渐结尽春梢”,以丁香树的凋零来象征爱情的结束,给整首词带来了悲伤的结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自从回步百花桥:开始回忆过往的美好。
  2. 便独处清宵:现在孤独地度过夜晚。
  3. 凤衾鸳枕,何事等闲抛:曾经的亲密关系为何轻易被抛弃?
  4. 纵有馀香,也似郎恩爱,向日夜潜消:即使还有余温,也比不上爱情的逝去。
  5. 恐伊不信芳容改,将憔悴写霜绡:担忧爱人不相信自己容颜的变化。
  6. 更凭锦字,字字说情憀:用锦字来诉说自己的情感。
  7. 要识愁肠,但看丁香树,渐结尽春梢:愁苦的心情可以从丁香树的凋零中看出。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爱情比作香气,形象生动。
  • 拟人:赋予丁香树以情感,象征着思念。
  • 对仗:如“凤衾鸳枕”,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对爱情的深切怀念与无法释怀的忧伤,体现了人对美好事物失去后的惋惜和对情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百花桥:象征着美好的爱情与回忆。
  • 凤衾鸳枕:象征着亲密的爱情生活。
  • 丁香树:象征着思念与愁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凤衾鸳枕”象征什么?

    • A. 友情
    • B. 亲密的爱情
    • C. 亲情
    • D. 友情
  2. 诗人用哪种植物象征愁苦?

    • A. 玫瑰
    • B. 丁香树
    • C. 桃花
    • D. 菊花
  3. “纵有馀香”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过去的怀念
    • B. 对未来的期待
    • C. 对爱情的冷漠
    • D. 对友谊的珍惜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温庭筠的《更漏子》

诗词对比

  • 柳永与李清照的词作均体现出对爱情的细腻描写,但柳永更注重表达内心的孤独与忧伤,而李清照则更多表现出女性的坚韧与抗争。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代诗词鉴赏》
  • 《柳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