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书东窗二首 其一
枕上青山翠扑衣,西湖郡更似西施。
苦无能事王摩诘,领略烟鬟却要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青山环绕的枕边,身上披着翠绿的衣裳,仿佛西湖的美景更胜西施。虽然自己没有王维那样的才华,但却渴望通过诗歌来领略那烟雾缭绕的美丽景色。
注释:
字词注释:
- 青山:指青翠的山岭,象征自然的美好。
- 翠扑衣:形容衣服的颜色如同翠绿的山色,生动形象。
- 西湖:指中国著名的风景区,代表着美丽和诗情画意。
- 西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用以比喻美好事物。
- 王摩诘:指王维,唐代著名诗人,以山水诗著称。
- 烟鬟:形容一种柔美的发型,常与美丽的女子相联系。
典故解析:
- 西施:代表了古代美的极致,常被用来形容美丽的女子。
- 王维: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著称,象征着高雅的艺术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紫芝,宋代诗人,字仲明,号紫芝,擅长诗词,尤其以山水诗和咏物诗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周紫芝在西湖附近的某个时刻,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对诗歌创作的渴望。在宋代,文人们常常追求自然与艺术的结合,周紫芝也受此影响。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生动的自然描写和对美的追求展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开头的“枕上青山翠扑衣”一句,通过“枕”字,传达了诗人身处自然之中,静谧而又富有灵性的状态。青山的翠色扑打在身上,仿佛将自然的美丽与人融为一体,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
接下来“西湖郡更似西施”则是对西湖美景的直接赞美,进一步强化了自然之美与人之美的关系。西施的美丽在此被用作比较,显示出西湖的美景不仅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心灵的震撼。
最后两句“苦无能事王摩诘,领略烟鬟却要诗”则透露出诗人对自身才华的自谦与对艺术创作的渴望。王维的才华如同高山仰止,而周紫芝则希望通过诗歌来捕捉那烟雾缭绕的美景,表达一种对美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传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诗歌创作的渴望,展现了宋代文人清新脱俗的气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枕上青山翠扑衣:描绘了诗人安卧在青山环绕的环境中,衣服被青山的翠色映衬,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 西湖郡更似西施:以西施比拟西湖的美丽,显示出诗人对于美景的赞美和对美的追求。
- 苦无能事王摩诘:表达诗人对自身才华的自谦,同时又暗示对王维的仰慕。
- 领略烟鬟却要诗:诗人希望通过诗歌来捕捉那烟雾缭绕的美,体现了他对艺术的热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西湖的美景比作西施,生动形象。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形成了优美的韵律感。
- 形象描绘:青山、翠衣、烟鬟等意象的使用,使得诗中景象鲜活。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欣赏、对古代诗人王维的敬仰,以及希望通过诗歌表达美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对艺术的追求和对自我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山:象征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 翠扑衣:体现自然之美与人之美的融合。
- 西湖:代表了美的极致和诗意的场所。
- 西施:象征古代美的典范。
- 烟鬟:柔美的女性形象,增添了诗的优雅气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西湖郡更似西施”中的“西施”用来比喻什么? A. 西湖的美丽
B. 诗人的才华
C. 自然的宁静
D. 诗歌的内容 -
作者对王摩诘的态度是?
A. 仰慕
B. 嫉妒
C. 轻视
D. 忽略
答案: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周紫芝与王维的山水诗对比:周紫芝的诗更注重情感的抒发,而王维则更强调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但都体现了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热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精选》
- 《周紫芝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