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欧阳永叔文石砚屏二首》

时间: 2025-01-01 15:52:51

虢州紫石如紫泥,中有莹白象明月。

黑文天画不可穷,桂树婆娑生意发。

其形方广盈尺间,造化施工常不没。

虢州得之自山窟,持作名卿砚傍物。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虢州紫石如紫泥,中有莹白象明月。
黑文天画不可穷,桂树婆娑生意发。
其形方广盈尺间,造化施工常不没。
虢州得之自山窟,持作名卿砚傍物。

白话文翻译:

这块来自虢州的紫石,颜色如同紫泥,里面有一片明亮的白色,像是皎洁的月亮。
黑色的花纹如同天上的画作,无法穷尽它的美丽,仿佛桂树在微风中摇曳,生机勃勃。
它的形状方正宽大,恰好装在尺幅之内,造物主的工艺从未失手。
这块石头是虢州的珍品,来自深山的洞窟,被用作名卿的砚台,成为珍贵之物。

注释:

  • 虢州:古地名,今河南省虢县,盛产名砚。
  • 紫石:一种颜色深紫的石头,常用于制作砚台。
  • 莹白:光滑明亮的白色。
  • 桂树婆娑:桂树在风中摇曳的样子,形容生动的自然景象。
  • 造化:自然的造物,指大自然的力量。
  • 名卿:指名贵的砚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字圣俞,号香雪,宋代著名诗人,擅长诗词和散文。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描写山水与日常生活。

创作背景:

《咏欧阳永叔文石砚屏二首》是梅尧臣为赞美欧阳修(字永叔)所用的文石砚而作。该砚以其独特材质和优美形状而受到珍视,反映了当时文人对砚台的重视。

诗歌鉴赏:

梅尧臣在这首诗中通过描绘一块紫石砚,表达了他对自然美和工艺美的赞美。诗的开头用“紫石如紫泥”形象地描绘了砚台的颜色,接着以“莹白象明月”展现了砚台表面的光泽。这里的白色象征纯洁与明亮,恰似文人心灵的明净。

“黑文天画不可穷”一句则体现了砚石上的花纹之美,似乎在暗示艺术的无穷魅力。接下来的“桂树婆娑生意发”更是将自然与文化结合,表达了生命的繁荣与创造力。

最后两句则强调了石头的来源与价值,提及“造化施工常不没”,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人工工艺的结合。梅尧臣以这首诗表达了对文人雅士生活的向往,赞美了文房四宝中的砚台,使其成为文化与艺术的象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虢州紫石如紫泥:以颜色比喻,突出砚台的独特外观。
  • 中有莹白象明月:形象化描述砚台的表面光滑与亮丽,暗示文人之心清明。
  • 黑文天画不可穷:强调砚面的细腻纹理,暗示艺术的无穷魅力。
  • 桂树婆娑生意发:象征自然的生机与文人生活的活力。
  • 其形方广盈尺间:描述砚台的形状,显示其工艺之精湛。
  • 造化施工常不没:赞美自然与人类技艺的完美结合。
  • 虢州得之自山窟:强调砚台的珍贵来源,显示其文化底蕴。
  • 持作名卿砚傍物:体现砚台的社会地位与文人身份。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明月”比喻砚台的光泽,生动形象。
  • 对仗:整首诗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美感。
  • 拟人:桂树的“婆娑”展现了自然的生动与灵动。

意象分析:

  • 紫石:象征珍贵与雅致,体现文人精神。
  • 明月:象征清明与纯洁,反映诗人内心的世界。
  • 黑文:传达艺术与自然的结合,象征文化的深厚。
  • 桂树:象征文人雅士的理想与追求,寓意生命与成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欧阳修
    • B) 梅尧臣
    • C) 李白
  2. 诗中提到的紫石来自哪个地方?

    • A) 河南
    • B) 四川
    • C) 山西
  3. “桂树婆娑”的意思是什么?

    • A) 桂树凋零
    • B) 桂树摇曳
    • C) 桂树开花

答案:

  1. B) 梅尧臣
  2. A) 河南
  3. B) 桂树摇曳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赠花卿》——杜甫
  • 《秋夕》——杜甫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赠花卿》:同样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但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感情联系。
  • 《秋夕》:通过自然景象反映个人情感,展现诗人孤独的心境。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梅尧臣诗集》
  • 《古代文房四宝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