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鸬鹚桥晓起
作者: 王之棠 〔清代〕
破晓天犹晦,微飔绉碧漪。
山云排树起,水气带寒吹。
日闇晴难定,船迟岸不移。
调停风力处,南北总参差。
白话文翻译:
破晓时分,天色依然昏暗,微风轻拂,湖面泛起碧色的涟漪。
山间的云彩像树木一样层层叠起,水面上的寒气随风而来。
阳光透不透亮难以确定,船只缓缓移动,岸边却毫无变化。
在调和风力的地方,南北两侧的景象显得错落有致。
注释:
字词注释:
- 破晓: 指天刚亮的时候。
- 微飔: 轻微的风。
- 绉: 泛起的波纹。
- 碧漪: 碧绿的涟漪。
- 山云: 山间的云彩。
- 排: 形容层层叠叠的样子。
- 水气: 水面的湿气。
- 日闇: 日光不明亮。
- 船迟: 船行得慢。
- 调停: 调和、平衡的意思。
典故解析: 本诗虽无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反映了诗人对晨曦和水乡景色的细腻观察,体现出清代文人对自然美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棠,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景色。
创作背景: 《鸬鹚桥晓起》创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细节的观察,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晨景,透出诗人内心的清幽与淡泊。
诗歌鉴赏:
《鸬鹚桥晓起》以清丽的笔触描绘了早晨破晓时分的自然景象,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又稍显惆怅的氛围。诗开头“破晓天犹晦”,便以一种朦胧的状态引入,似乎在暗示着自然界的变化和生命的无常。接着“微飔绉碧漪”,细腻地表现了晨风拂过水面,带来轻柔的涟漪,营造出一种生动的画面。
“山云排树起,水气带寒吹”,这一联通过对山云和水气的描写,进一步深化了清晨的寒意和朦胧感,诗人用形象的比喻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的气息和变化。最后两句“日闇晴难定,船迟岸不移”,则表现出一种无奈和静谧的状态,似乎在表达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停滞感。
整体而言,诗作以细腻的观察和独特的意象,呈现了一个清晨的美丽画面,同时也引发了对人生和时间的思考,表现出作者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切体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破晓天犹晦: 描述清晨的天色依然暗淡,给人一种模糊不清的感觉。
- 微飔绉碧漪: 轻风吹拂水面,形成细微的波纹,表现出早晨的宁静。
- 山云排树起: 山间的云层像树木一样层叠起伏,增强了空间的纵深感。
- 水气带寒吹: 水面上的湿气随风而来,增添了晨间的寒意。
- 日闇晴难定: 阳光的明亮与阴暗交替不定,表现出自然状态的变化。
- 船迟岸不移: 船行得缓慢,岸边却静止不动,暗示了时间的静止和流逝的无奈。
- 调停风力处: 描述自然中风的调和之处,表现出一种平衡的美感。
- 南北总参差: 南北两岸的景象各异,形成一种不对称的美。
修辞手法:
- 比喻: 用“山云排树起”比喻山间云彩的层叠。
- 拟人: “水气带寒吹”赋予水气以动感。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如“调停风力处,南北总参差”。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清晨的自然景象,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表现出一种淡泊宁静的心境,同时也反映了生命的无常和时间的流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破晓: 象征新的开始和希望。
- 微飔: 代表自然的柔和与轻盈。
- 碧漪: 水的涟漪象征生命的变幻与流动。
- 山云: 象征着高远与超然。
- 水气: 表现自然的清新与寒意。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中清晨的宁静与美好,寓意深远,富有文化内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本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清代
- D. 明代
-
“微飔绉碧漪”中“绉”的意思是什么?
- A. 破裂
- B. 泛起
- C. 冻结
- D. 变色
-
诗中描述的天气状态是?
- A. 晴朗
- B. 暴雨
- C. 昏暗
- D. 明亮
答案:
- C. 清代
- B. 泛起
- C. 昏暗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 王之棠的《鸬鹚桥晓起》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同样描绘清晨的美景,但前者更侧重于细腻的自然描写,而后者则更强调行旅的情感与壮丽的景象。王之棠的诗情更为含蓄细腻,而李白则表现出豪放与壮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王之棠诗集》
这些资料将有助于深入理解王之棠及其作品的背景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