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狎浪阁》

时间: 2025-01-01 12:43:09

高阁临溪水,薄暮轩窗开。

不见庵中僧,微雨潭上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阁临溪水,薄暮轩窗开。
不见庵中僧,微雨潭上来。

白话文翻译:

高高的阁楼临近溪水,傍晚时分窗户打开。
看不见庵中的僧人,细雨轻轻洒落在潭水上。

注释:

字词注释:

  • 高阁:高楼或高台,这里指高耸的楼阁。
  • :靠近、面对。
  • 溪水:细流、小河。
  • 薄暮:黄昏、傍晚时分。
  • 轩窗:窗户,通常指高雅的窗户。
  • :寺庙、隐居处。
  • 微雨:细小的雨。
  • :水潭,深水。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庵”可能指的是隐士的居住地,隐士往往与自然、宁静的生活相联系。诗人通过这样的意象表达一种超脱尘世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徵远,清代诗人,生于苏州,以其清丽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汪徵远的诗歌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宁静的傍晚,作者可能在高阁中憩息,感受着周围的自然景色与氛围。诗中通过描绘高阁与溪水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坐狎浪阁》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傍晚场景。诗的开头“高阁临溪水”描绘了一个静谧的环境,阁楼的高度和溪水的流动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自然景观的和谐美。接着“薄暮轩窗开”一句,描绘出诗人坐在阁楼中,窗户开启,迎接着外面的凉风和细雨,仿佛在与自然亲密接触。

而后两句“不见庵中僧,微雨潭上来”,则透露出一丝淡淡的孤独与寂寞。庵中的僧人不见踪影,似乎在暗示世俗的喧嚣与隐士生活的隔绝。微雨轻洒在潭面上,增添了一种朦胧的氛围,诗人在此情此景中,感受到了一种超然的境界,似乎在思考人生的哲理。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与清新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宁静、淡泊的心境,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令人心生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高阁临溪水:描绘阁楼的高耸与溪水的静谧,营造出一种幽雅的环境。
  2. 薄暮轩窗开:傍晚时分,窗户打开,象征着对外界的开放与接纳。
  3. 不见庵中僧:隐喻孤独,庵中僧人的缺席让环境更显寂静。
  4. 微雨潭上来:细雨洒落在潭水上,增添了画面的生动与诗意。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高阁”与“溪水”,“薄暮”与“轩窗”,形成了对称的美感。
  • 意象:使用“高阁”、“溪水”、“庵中僧”等意象,构建了一个宁静的自然环境。
  • 拟人:将微雨“洒落”在潭水上,赋予了自然以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淡泊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阁:象征着超脱和理想的生活状态。
  • 溪水:代表着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 :隐居与修行的场所,象征着宁静与孤独。
  • 微雨:细雨象征着柔和与细腻,增添了诗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高阁”是指什么?

    • A. 高楼
    • B. 山峰
    • C. 小屋
  2. “薄暮轩窗开”中的“薄暮”指的是哪个时段?

    • A. 早晨
    • B. 正午
    • C. 傍晚
  3. “不见庵中僧”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热闹
    • B. 寂静
    • C. 兴奋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描绘了高处的景象,但更侧重于壮丽的自然景观,而《坐狎浪阁》则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表达了孤独的情感,但通过月亮来引发对生命的感悟,与《坐狎浪阁》的自然意象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选》

这些资料将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