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子》

时间: 2025-01-19 11:47:20

春尽。

叶底风回,簌簌飘花粉。

浅醉不成眠,强起还余困。

边塞惯闻悲笳引。

料镜里、也疏青鬓。

或许凉秋归有信。

柰此时沈闷。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甘草子
作者: 汪东 〔清代〕

春尽。叶底风回,簌簌飘花粉。
浅醉不成眠,强起还余困。
边塞惯闻悲笳引。
料镜里也疏青鬓。
或许凉秋归有信。
柰此时沈闷。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写春天即将结束,微风在树叶间回旋,花瓣纷纷飘落。酒喝得浅酌未醉,强迫自己起床仍感到困倦。习惯了在边塞听到悲伤的笳声,想必镜子里映照出的是鬓角已渐稀疏的苍老。或许凉爽的秋天会带来一些信音,但此时的我却感到无比沉闷。


注释:

字词注释:

  1. 春尽:春天结束。
  2. 叶底风回:风在树叶下回旋。
  3. 簌簌:形容轻微声音,指花瓣飘落的声音。
  4. 浅醉:喝得不深,微醉。
  5. 边塞:边疆地区,常指战场或荒凉之地。
  6. 悲笳引:悲伤的笳声,笳是一种古代乐器。
  7. 疏青鬓:鬓发稀疏,青色指年轻时的黑发。
  8. 柰此时沈闷:为何此时感到如此沉闷。

典故解析:

  • 笳声:古代边塞常有战斗与离别,笳声常与悲伤相连,代表离愁别绪。
  • 镜子里的青鬓:反映了时间的流逝与个人的衰老,常见于古诗中对自身老去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东,清代诗人,生活于社会动荡的时代,诗风多表现个人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常用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春末,诗人借春尽之景抒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秋天的憧憬与期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个体的无奈。


诗歌鉴赏:

《甘草子》以春尽之时的景象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受和对生活困境的思索。开篇描绘了春天结束时的自然景象,微风轻拂,花粉飘落,给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接着,诗人表达了浅醉后的困顿,强迫自己起床却依然感到困倦,这种无力感与春天的离去形成鲜明对比。

诗中提到的“边塞惯闻悲笳引”,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回忆,也隐喻了战争带来的离愁与悲伤。随之而来的“料镜里也疏青鬓”,更是对自身老去的感慨,镜子内的影像映照出内心的沉重与无奈。

最后一句“柰此时沈闷”,将整首词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对当下情境的无奈与沉重。这种对时光流逝和人生苦闷的深刻思考,使得《甘草子》在清代诗词中别具一格,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尽:春天即将结束,暗示时间的流逝。
  2. 叶底风回,簌簌飘花粉:描绘春末的景象,花瓣随风飘落,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氛围。
  3. 浅醉不成眠,强起还余困:表达了微醉后的困倦,反映内心的无奈。
  4. 边塞惯闻悲笳引:回忆过去在边塞的经历,笳声代表着离愁。
  5. 料镜里也疏青鬓:自省,意识到自己的衰老与时间的无情。
  6. 或许凉秋归有信:期待秋天的来临,或许能带来一些希望。
  7. 柰此时沈闷:感叹此时的沉闷,表达出无奈与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结束比作个人情感的消逝。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使之更具感染力。
  • 对仗:如“浅醉不成眠,强起还余困”,形成对比,增强了表达效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尽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人生困顿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期待与无奈。它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孤独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敏感与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春天:象征着希望与生机。
  2. 花粉:代表了美好事物的短暂。
  3. :象征着逃避现实与内心的挣扎。
  4. 笳声:与离愁别绪相连,表现对过去的追忆。
  5. 镜子:反映现实,揭示内心的感受与衰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
    Q1: 诗中提到的“悲笳引”指的是什么?
    A. 欢乐的音乐
    B. 悲伤的笳声
    C. 舞蹈的声音
    D. 自然的风声

    答案:B

  2. 填空题
    春尽时,诗人感到__,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答案:沉闷

  3. 判断题
    该诗表现的是对春天的喜悦。
    答案:错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红楼梦》中的诗词:如林黛玉的诗,常探讨人生苦涩。
  2. 李白的《将进酒》:表达对人生的豪情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词对比:

对比汪东的《甘草子》和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表现了对人生的感悟,但汪东更注重内心的沉闷与孤独,而李白则强调饮酒作乐的豪情与洒脱,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1. 《清代诗词选》
  2. 《诗词鉴赏入门》
  3. 《古诗词的美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