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木枥观 苏洵 〔宋代〕 闻道精阳令,当时此学仙。 练形初似鹤,蜕质竟如蝉。 藓上搘棺石,云生画影莚。 舟中望山上,唯见柏森然。
白话文翻译:
听说精阳的县令,当年在这里修炼成仙。 他修炼的身形起初像鹤,最终蜕变如同蝉。 苔藓覆盖的棺石,云雾缭绕的画影。 在船中望向山上,只见到柏树森森。
注释:
- 精阳令:指精阳县的县令。
- 练形:修炼身体,指修炼成仙的过程。
- 蜕质:蜕变,指修炼成仙后的变化。
- 藓上搘棺石:棺石上长满了苔藓,指墓地荒凉。
- 云生画影莚:云雾缭绕,形容仙境般的景象。
- 柏森然:柏树茂密,象征长寿和坚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苏洵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其诗作不多,但风格独特,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洵在游览木枥观时所作,木枥观是当时一个著名的道教修炼场所。诗中通过对县令修炼成仙的描述,表达了对道教修炼和仙境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和死亡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县令修炼成仙的描述,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仙境景象。诗中“练形初似鹤,蜕质竟如蝉”一句,形象地描绘了修炼者从凡人到仙人的转变过程,鹤和蝉分别象征着长寿和蜕变,寓意深刻。后两句“藓上搘棺石,云生画影莚”则通过对墓地和仙境的对比,表达了对生死的思考和对仙境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苏洵诗歌的独特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闻道精阳令,当时此学仙。”:听说精阳的县令,当年在这里修炼成仙。
- “练形初似鹤,蜕质竟如蝉。”:他修炼的身形起初像鹤,最终蜕变如同蝉。
- “藓上搘棺石,云生画影莚。”:棺石上长满了苔藓,云雾缭绕的画影。
- “舟中望山上,唯见柏森然。”:在船中望向山上,只见到柏树茂密。
修辞手法:
- 比喻:“练形初似鹤,蜕质竟如蝉”中,鹤和蝉分别比喻修炼者的身形和蜕变。
- 对仗:“藓上搘棺石,云生画影莚”中,“藓上”与“云生”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县令修炼成仙的描述,表达了对道教修炼和仙境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和死亡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对墓地和仙境的对比,表达了对生死的思考和对仙境的向往。
意象分析:
- 鹤:象征长寿和仙境。
- 蝉:象征蜕变和重生。
- 藓:象征荒凉和时间的流逝。
- 云:象征仙境和神秘。
- 柏:象征长寿和坚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练形初似鹤”中的“鹤”象征什么? A. 长寿 B. 蜕变 C. 荒凉 D. 神秘
-
诗中“藓上搘棺石”中的“藓”象征什么? A. 长寿 B. 蜕变 C. 荒凉 D. 神秘
-
诗中“云生画影莚”中的“云”象征什么? A. 长寿 B. 蜕变 C. 荒凉 D. 神秘
答案:1. A 2. C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赤壁赋》:通过对赤壁之战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 苏辙《黄州快哉亭记》:通过对快哉亭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诗词对比:
- 苏轼《赤壁赋》与苏洵《过木枥观》:两者都通过对历史和自然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和死亡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洵诗集》:收录了苏洵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诗选》:收录了宋代多位诗人的作品,可以进行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