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巷口见磨镜者》
时间: 2025-01-04 09:44:47意思解释
水龙吟 巷口见磨镜者
原文展示:
琅然者是何声,因风飘入深闺底。蝶蜂引处,卖花声乱,倍添娇脆。蓦地谁家,兽环小响,轻摇栀子。见一双小玉,盘龙暗捧,和羞映,中门里。出匣一轮新水。要秋宵凉蝉斗美。红绵揩罢,扑将紫粉,洗他空翠。此际菱花,宛如月样,佳人心喜。只晚妆拢鬓,无端忽忆,嫁时情事。
白话文翻译:
这琅琅的声音是什么呢?随着风声飘入深闺之中。蝴蝶和蜜蜂引导着,卖花的声音纷乱而娇嫩。忽然听见某个地方,轻微的兽环声,轻轻摇动着栀子花。看到一双小玉镯,暗中如盘龙般捧着,娇羞地映照在中门里。打开匣子,露出一轮清新的水。这时秋夜凉蝉争相争艳。红绵擦拭完毕,扑上紫粉,洗去那空灵的翠色。此时的菱花,宛如月亮一样,让佳人心中欢喜。只是晚妆梳理时,莫名其妙地想起了嫁时的情景。
注释:
- 琅然:指清晰悦耳的声音。
- 深闺:深锁的闺房,通常指女子的内室。
- 兽环:儿时玩具,指轻微的响声。
- 栀子:一种花,香气浓郁,常用于描绘女子的清丽。
- 小玉:指小巧玲珑的玉器,象征着美好和珍贵。
- 新水:象征清新和纯净的事物。
- 菱花:指菱角的花,寓意美丽。
- 嫁时情事:指结婚时的情感回忆。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其中的“蝴蝶”、“蜜蜂”、和“栀子”均在古诗词中常用作描绘女子的美丽与娇嫩,体现了诗人对女性柔美气质的赞美。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陈维崧(约1626年-1681年),字仲明,号清溪,清代诗人,擅长词,风格清丽婉约,常以女性为题材,描绘生活中的细腻情感。
- 创作背景:该词作成于清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审美的追求以及对生活细节的敏感,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怀念。
诗歌鉴赏:
《水龙吟》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一个女子在夜晚独自梳理妆容的情景。诗中提到的各种声音和景象,比如琅琅的声音、蝴蝶蜜蜂的喧闹、以及轻摇的栀子花,都营造出一种温柔、恬静的氛围,让人感受到深闺中的孤独与美丽。诗人通过“出匣一轮新水”的描写,象征着女子的纯真与清新,同时也暗示着回忆的涌现。在诗的最后,女子的妆容勾起了她对过去情感的怀念,这种情感的细腻与复杂,使得整首词既有视觉的美感,又充满了情感的深度,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琅然者是何声”:开篇设问,激起读者兴趣。
- “因风飘入深闺底”:声音的来源,暗示了女子的内敛与羞涩。
- “蝶蜂引处,卖花声乱”:描绘生活的喧嚣与美好,形成对比。
- “蓦地谁家,兽环小响”:突如其来的声音,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感。
- “见一双小玉,盘龙暗捧”:象征女子的珍贵和美丽。
- “出匣一轮新水”:暗喻新生与纯洁。
- “要秋宵凉蝉斗美”:秋夜的美丽与凉爽,营造氛围。
- “红绵揩罢,扑将紫粉”:描绘化妆的细致,展现女性的柔美。
- “菱花,宛如月样”:比喻佳人如月亮般美丽。
- “晚妆拢鬓,无端忽忆,嫁时情事”:表达对过去爱情的怀念。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的美丽比作月亮。
- 拟人:声音和花朵似乎都有了生命,增添了诗的灵动性。
- 对仗:用词工整,增加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追忆与怀念,展示了女子在独处时的内心世界与细腻情感。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琅然声:象征清新与动听。
- 栀子花:代表女性的清丽与芬芳。
- 小玉:象征娇美与珍贵。
- 菱花:象征纯洁与优雅。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琅然声”指的是? A. 清脆的声音
B. 低沉的声音
C. 嘈杂的声音 -
诗中“出匣一轮新水”象征着什么? A. 过去的回忆
B. 新的开始
C. 失去的爱情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忧伤
C. 怀念
-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蝶恋花》
-
诗词对比:
- 陈维崧与李清照的作品中都涉及对女性情感的细腻描绘,但李清照的词更为悲情,陈维崧则多了一份温柔的怀念。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