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吊康对山先生》
时间: 2025-01-19 17:45:1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武功吊康对山先生
作者: 雷钟德 〔清代〕
末路词人剩草莱,
兰台门望楚骚哀。
千秋功罪缘乡党,
一卷文章见史才。
生有琵琶能击客,
死馀腰鼓只封埃。
漆河一夜潺潺水,
呜咽疑从北地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一位词人的感慨,他在生命的尽头,依然怀念过去。诗中提到的“兰台门”象征着文人理想的追求,而“楚骚”则暗示着文学上的悲哀。诗人反思自己与乡党的关系,以及自己在历史上留下的痕迹。生前他能用琵琶打动客人,而死后只剩下遗孤的鼓声。最后一句描绘了漆河边的潺潺流水,似乎是来自北方的哀鸣,表现了对过往的深切怀念。
注释
字词注释:
- 末路:指临终之际或处于困境中的状态。
- 草莱:指杂草丛生的地方,暗示凋零与遗弃。
- 兰台:古代文人常用来指代文人的理想追求与尊严。
- 楚骚:指屈原的《离骚》,象征着文学的孤独与苦闷。
- 千秋功罪:指历史上对个人功过的评价。
- 琵琶:一种传统的弦乐器,象征文人的才华与魅力。
- 腰鼓:一种打击乐器,象征喧嚣与被遗忘。
- 漆河:具体地名,可能暗示某种历史事件或情感源泉。
典故解析:
- 兰台:出自《史记》,兰台是古代的文人聚集地,象征文化的高地。
- 楚骚:指屈原的作品,表达人生的苦闷与挣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雷钟德,清代诗人,生于动荡的时代,常以诗抒发个人情感与对社会的反思。其作品多关注历史、人生与乡土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诗人晚年,反映了他对往昔的思考以及对文人身份的自我认同与怀疑。他以个人的经历,映射出更广泛的社会和历史背景。
诗歌鉴赏
这首诗情感深邃,结构紧凑,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世的感慨以及对历史的思考。首句“末路词人剩草莱”即揭示了诗人身处困境,诗人以“草莱”自喻,显示出对自己创作与生命的无奈与悲哀。而“兰台门望楚骚哀”则将个人情感与历史文化相结合,突显出文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接下来的“千秋功罪缘乡党”更是直指历史对个人的评价,反映了诗人对自己在历史长河中的位置的迷茫。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生与死的对比,进一步深化了主题。生时能用琵琶打动客人,死后只剩下腰鼓的孤寂,体现了对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的深刻思考。最后一句“漆河一夜潺潺水”则用自然景象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哀伤,似乎是对过往的怀念与对人生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个人与自然的多重描绘,展现出诗人深邃的思考与丰富的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末路词人剩草莱:诗人自喻为末路的文人,暗示自己生命的凋零与无奈。
- 兰台门望楚骚哀:在兰台门前,诗人望向屈原的楚骚,感到一阵悲哀。
- 千秋功罪缘乡党:历史的功罪与乡党息息相关,反映出地方与个人的关系。
- 一卷文章见史才:一卷文章可以显示自己的才华,但也无法逃避历史的评价。
- 生有琵琶能击客:生前能用琵琶打动众人,表现出诗人的文采。
- 死馀腰鼓只封埃:死后只剩下腰鼓的回响,象征被遗忘的孤独。
- 漆河一夜潺潺水:漆河的水声潺潺,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回忆的哀伤。
- 呜咽疑从北地来:水声仿佛带着北方来的哀鸣,进一步渲染了情感的深度。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草莱”比喻生命的凋零。
- 对仗:如“生有琵琶能击客,死馀腰鼓只封埃”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水流的声音被赋予了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个人经历反映了对历史、生命与文人身份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茫,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无奈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草莱:象征生命的凋零与被遗忘。
- 琵琶:代表文人的才华与影响力。
- 腰鼓:象征过世后的孤独与无声。
- 漆河:自然的景象与内心的情感交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末路词人剩草莱”中的“草莱”比喻什么?
- A. 繁华
- B. 凋零
- C. 乡愁
- D. 文采
-
“千秋功罪缘乡党”中提到的“乡党”主要指什么?
- A. 朋友
- B. 同乡
- C. 文人
- D. 故人
-
诗中使用“漆河一夜潺潺水”意图表达什么?
- A. 自然美
- B. 时间流逝
- C. 生命希望
- D. 乡愁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 - 屈原
- 《登高》 - 杜甫
- 《春望》 - 杜甫
诗词对比:
- 与屈原的《离骚》相比,雷钟德的这首诗更关注个人对历史的反思与自我认同,而屈原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与命运的悲痛。两者在情感上有共通之处,但在表达的侧重点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
- 《中国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