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谢文节公祠》

时间: 2025-01-19 16:41:55

山河犹是寓楼非,香火神灯拜锦帷。

片石世传桥肆砚,故山秋尽首阳薇。

鹃号燕市无归日,雁下钱塘有落晖。

丞相英灵在何处,应招朱鸟作双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谒谢文节公祠
作者: 雷钟德 〔清代〕

山河犹是寓楼非,香火神灯拜锦帷。
片石世传桥肆砚,故山秋尽首阳薇。
鹃号燕市无归日,雁下钱塘有落晖。
丞相英灵在何处,应招朱鸟作双飞。


白话文翻译:

这片山河依然是我心中的寄托,香火和神灯在锦帷下静静跪拜。
那片石头世代相传,是桥边的砚台,故乡的秋天已经结束,首阳山的薇菜开得正好。
杜鹃在燕市悲鸣,无归的日子已久,雁群在钱塘江下飞过,夕阳的余晖洒落。
丞相的英灵现在在哪里呢?愿他能召唤朱鸟,让它们双双飞翔。


注释:

  • 寓楼:指寄托心情的地方,可能是指内心的寄托。
  • 香火:指供奉神灵的香火,象征着敬仰和祭奠。
  • 锦帷:用锦缎做的帷幕,形容庄重的祭祀场合。
  • 片石:指一块石头,象征着历史的沉淀。
  • 桥肆砚:桥边的砚台,表示文化的传承。
  • 首阳:指首阳山,传说中有隐士居住的地方。
  • 鹃号:杜鹃鸟的叫声,这里用来象征悲伤。
  • 燕市:指燕地的市集,象征归属与归心似箭。
  • 朱鸟:传说中的神鸟,象征着灵魂的升华和超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雷钟德,清代诗人,以其婉约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其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的结合。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诗人谒拜谢文节公祠时,表达对谢公的崇敬与怀念,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谒谢文节公祠》是一首蕴含深厚情感的诗作,诗人在谢文节公祠前,追忆历史,感慨时光的流逝。开头两句,诗人以“山河”和“香火”引入,表达对自然与神灵的敬仰,内心的寄托与思索。山河不再是昔日的辉煌,而是心灵的寄托,香火的燃烧则象征着对故人的纪念。接着,诗人提到传世的“片石”和“桥肆砚”,使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积累,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中间部分,诗人描绘了杜鹃和雁的景象,带有一丝淡淡的忧伤与离愁,尤其是“无归日”的表述,展现了对逝去岁月的感慨与对故乡的思念。最后两句,诗人直面丞相的英灵,表达对英雄的追思与对理想的向往,渴望朱鸟双飞,象征着对自由与美好生活的追求。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历史人物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故人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河犹是寓楼非:山川依旧,心中却已失去原意。
  2. 香火神灯拜锦帷:在神灵面前,恭敬地祭拜,表明对历史人物的尊重。
  3. 片石世传桥肆砚:象征着文化与历史的传承,石头与砚台的使用暗示着知识的积累。
  4. 故山秋尽首阳薇:故乡的秋天已逝,细腻的描写反映出对故土的思念。
  5. 鹃号燕市无归日:杜鹃无归的哀鸣,诉说了无尽的思念。
  6. 雁下钱塘有落晖:在钱塘江边,夕阳的余晖带来一丝温暖与惆怅。
  7. 丞相英灵在何处:对伟人灵魂的追问,反映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8. 应招朱鸟作双飞:希望伟人的灵魂能够得到超越与升华。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河与心境相联系,构建起情感的共鸣。
  • 拟人:杜鹃的悲鸣与雁的飞翔,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香火神灯”与“锦帷”,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与个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反映了作者对故乡和逝去岁月的思考,展现了对理想与自由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河:象征自然与故乡的伟大与永恒。
  • 香火:象征对先人的敬仰与祭奠。
  • 片石:代表历史的沉淀与文化的传承。
  • :象征离愁别绪,表达思念之情。
  • 朱鸟:象征灵魂的升华与理想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香火”指的是什么?

    • A. 祭祀神灵用的香
    • B. 烟雾
    • C. 花香
    • D. 食物
  2. 诗人提到的丞相指的是谁?

    • A. 曹操
    • B. 诸葛亮
    • C. 李白
    • D. 王安石
  3. 诗中“鹃号燕市无归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欢乐
    • B. 思念
    • C. 愤怒
    • D. 无聊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静夜思》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对故国的思念,情感更为沉重。
  • 李白《静夜思》:以更为直接的情感表达思乡之情,风格简洁明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楚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