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宗伟乞冬笋山药》

时间: 2025-01-01 13:11:25

竹坞拨沙犀顶锐,药畦粘土玉肌丰。

裹芽束縕能分似,政及莱芜甑釜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从宗伟乞冬笋山药
竹坞拨沙犀顶锐,药畦粘土玉肌丰。
裹芽束縕能分似,政及莱芜甑釜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竹林深处,挖掘冬笋和山药的景象。竹林中的沙土被拨开,露出犀角般尖锐的笋头;药田里的泥土粘稠,孕育出丰腴的山药。包裹着芽的绳带可以轻易分开,这样的丰收使得莱芜的蒸锅都显得空空如也。

注释

  • 竹坞:竹林深处的地方。
  • 拨沙:拨开沙土,指挖掘的动作。
  • 犀顶:形容冬笋的尖锐。
  • 药畦:种植山药的田地。
  • 粘土:湿润的泥土,利于植物生长。
  • 玉肌:形容山药的外皮光滑如玉。
  • 裹芽:包裹芽的物品,这里指芽的生长状态。
  • 束縕:用绳带束缚。
  • 政及:及,指到达。
  • 莱芜:地名,指莱芜地区,常以其美食闻名。
  • 甑釜空:指蒸锅和炊具空荡荡,形容食材丰收后,锅里没有剩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希文,号穆溪,江苏常州人,宋代著名诗人和词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诗人隐居时期,反映了他对自然和乡村生活的热爱。范成大在诗中表露了对农作物丰收的喜悦,表达了对质朴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表现了自然的丰饶与人们的劳动成果。开篇以“竹坞拨沙”引入,展现了一个生机盎然的竹林环境,充满了自然的气息。后面描写冬笋和山药的生长,生动地反映了农田的丰收。诗中不仅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传达了作者对劳动成果的珍视。

诗中的意象,如“犀顶锐”和“玉肌丰”,不仅描绘了冬笋和山药的外观特征,还暗含了自然的韵味和生命的力量。尤其是“甑釜空”的结尾,令人感受到丰收后的满足与喜悦,仿佛可以听到乡村里欢快的生活声。这首诗充满了生活气息,体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尊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竹坞拨沙犀顶锐: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描写在竹林深处挖掘冬笋的情形,形象地表现了笋的尖锐。
  • 药畦粘土玉肌丰:写山药的丰腴,体现了土地的肥沃与农作物的富饶。
  • 裹芽束縕能分似:描写芽被束缚的状态,体现出自然生长的力量。
  • 政及莱芜甑釜空:表达丰收的喜悦,意味着丰产的食材使得锅里没有剩余。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犀顶”比喻冬笋的尖锐,生动形象。
  • 对仗:整首诗中用词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意象:竹林、冬笋、山药等自然意象,增强了诗作的生活气息和自然之美。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通过描绘冬笋和山药的生长,反映了自然的丰饶,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丰收的喜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自然与宁静,寓意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 冬笋:象征春天的希望与新生,代表着生命的蓬勃发展。
  • 山药:象征丰收与营养,体现了生活的富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竹坞”指的是哪里?

    • A) 竹林深处
    • B) 药田
    • C) 河边
  2. “玉肌丰”中的“玉肌”是形容什么?

    • A) 冬笋
    • B) 山药
    • C) 竹子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战争的思考
    • B) 对田园生活的赞美
    • C) 对城市生活的批判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同样描绘自然和田园生活的诗篇。
  • 王维的《山居秋暝》:展现山水田园的宁静与美丽。

诗词对比

  • 范成大的《从宗伟乞冬笋山药》与陶渊明的《饮酒》:两者都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但范成大的诗更加侧重于对具体农作物的描写,而陶渊明则呈现更为宽广的自然景象和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包含范成大的多首作品及背景介绍。
  • 《中国古代诗词选》:对宋代诗歌的研究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