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塘》

时间: 2025-01-19 17:50:59

柳暗阊门逗晓开,半塘塘下越溪回。

炊烟拥柁船船过,芳草缘堤步步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半塘
作者: 范成大 〔宋代〕
柳暗阊门逗晓开,
半塘塘下越溪回。
炊烟拥柁船船过,
芳草缘堤步步来。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柳树阴暗的阊门在晨曦中缓缓打开,半塘水面下越溪缓缓流转。炊烟袅袅,船只在烟雾中慢慢驶过,芳草沿着堤岸层层铺展而来。

注释:

字词注释:

  • 柳暗: 柳树浓密遮蔽,暗淡的光线。
  • 阊门: 古代城门或水门,阊门指的是水边的门。
  • 逗晓开: 清晨时分慢慢打开。
  • 半塘: 一半的水塘,或指水面较小的水域。
  • 越溪: 指溪水缓缓流动的样子。
  • 炊烟: 烹饪时冒出的烟,象征生活气息。
  • 拥柁: 拥挤在船舵附近。
  • 缘堤: 沿着堤岸生长。
  • 步步来: 向前逐步走来。

典故解析:
阊门和越溪的意象在古诗词中常常用来表现自然的宁静与生活的安逸。柳树、炊烟与绿草是中国传统自然美的象征,常用于描绘田园风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1193),字君复,号石湖,江苏常州人,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擅长描写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身边的景物。

创作背景:
《半塘》是在南宋时期创作的,那个时代社会动荡,诗人以描写田园景象来寄托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半塘》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清晨的水乡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开头两句“柳暗阊门逗晓开,半塘塘下越溪回”,用“柳暗”描绘出早晨的宁静与朦胧,紧接着“阊门”一词则引入了一个空间的感觉,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幽静的水边小镇。在这种氛围中,诗人巧妙地引入了水面流动的越溪,进一步增强了画面的动态感。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炊烟缭绕的场景,“炊烟拥柁船船过”,给人一种温馨而亲切的生活气息。炊烟不仅仅是生活的象征,更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体现。最后两句“芳草缘堤步步来”,则从动态中转向静态,描绘了沿堤而生的草木,展现了生命的勃勃生机。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流露出诗人对平静、安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与理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柳暗阊门逗晓开”:在晨光中,柳树的阴影遮蔽了阊门,仿佛在等待清晨的到来。
  2. “半塘塘下越溪回”:水塘的一侧,溪水轻轻流动,形成了柔和的曲线。
  3. “炊烟拥柁船船过”:炊烟在船只周围缭绕,仿佛温暖的家在召唤。
  4. “芳草缘堤步步来”:草木沿着堤岸生长,生机盎然,给人一种向前走的感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柳树的阴影比作夜晚的宁静,增强了诗的氛围。
  • 拟人:将炊烟描述为拥抱船只,赋予了自然以温情。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节奏感与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 象征柔情、宁静。
  • 阊门: 代表人与自然的交汇点。
  • 炊烟: 生活的温暖与人情味。
  • 芳草: 生命的延续与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阊门”指的是什么?
    A. 城门
    B. 水门
    C. 田地
    D. 房屋

  2. “炊烟拥柁”中的“拥”字可以理解为:
    A. 抱住
    B. 推开
    C. 远离
    D. 经过

  3.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战争
    B. 自然与和平生活
    C. 财富与权力
    D. 城市的繁华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但侧重于秋天的静谧与孤独。范成大的《半塘》则更关注于清晨的生机与生活的气息,两者在意象与情感上形成了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范成大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