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孙芝房使贵州二首》

时间: 2025-01-19 20:00:35

六年陈迹君能记,病骨秋风入剑关。

曾洗人天清净眼,饱看巴蜀怪奇山。

君今岩壑搜群玉,自有光芒照百蛮。

不似老夫徒碌碌,昆冈一网手空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孙芝房使贵州二首
曾国藩

六年陈迹君能记,病骨秋风入剑关。
曾洗人天清净眼,饱看巴蜀怪奇山。
君今岩壑搜群玉,自有光芒照百蛮。
不似老夫徒碌碌,昆冈一网手空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曾国藩对好友孙芝房即将出使贵州的祝福和寄托。诗中回忆了六年前的往事,感叹自己身体衰弱,犹如秋风中的病骨,经历了许多风雨。曾经洗净眼睛,饱览了巴蜀的奇山异景,而如今的孙芝房将去探索新的天地,必定能在贵州的山川中找到独特的光芒,照亮周围的百姓。与之相比,自己却只能无所作为,感到一阵惋惜。


注释:

  • 六年陈迹:指六年前的往事,令人怀念。
  • 病骨秋风:比喻身体虚弱,秋风中显得更加凄凉。
  • 曾洗人天清净眼:曾经洗净了眼睛,指清明的心境。
  • 饱看巴蜀怪奇山:形容曾经游览过巴蜀地区的奇特景观。
  • 君今岩壑搜群玉:君指孙芝房,岩壑代表贵州的山谷,搜群玉比喻寻找珍贵的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湖南人,清末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在清朝晚期的戊戌变法和太平天国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主张洋务运动,提倡自强和富国强兵。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曾国藩送别好友孙芝房出使贵州的时刻,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与对自身境遇的感慨。此时,曾国藩正处于人生的晚期,身体健康日益衰退,感受到世事无常和无力感。


诗歌鉴赏:

《送孙芝房使贵州二首》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送别诗。诗人在开篇通过回忆六年前的往事,表现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也反映出他对好友的关心。诗中用“病骨秋风”来形容自己,展现了他身体的虚弱与心境的孤独。接着,诗人表达了对孙芝房的祝福,认为他在贵州的探索将会发现新的光芒,象征着希望与未来。

诗的结尾部分,曾国藩以“昆冈一网手空还”来反映自己的无奈与惋惜,表明自己虽有志向,但却无法实现,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整首诗充满了人文关怀。曾国藩通过对友人的期待与自身的反思,展现了他深邃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真挚,展现了曾国藩作为一位文人的深厚修养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六年陈迹君能记:六年前的事情你是否还记得?
  2. 病骨秋风入剑关:我的身体如同病骨,在秋风中感到寒冷。
  3. 曾洗人天清净眼:我曾经洗净心灵,获得了清晰的视野。
  4. 饱看巴蜀怪奇山:我曾细细欣赏巴蜀的奇特山川。
  5. 君今岩壑搜群玉:你如今在岩壑中寻找珍贵的事物。
  6. 自有光芒照百蛮:自会有光辉照耀四方的百姓。
  7. 不似老夫徒碌碌:与我相比,我的努力却是徒劳。
  8. 昆冈一网手空还:在昆冈的网中捕捉,却一无所得。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身体比作“病骨”,形象地表现出虚弱。
  • 对仗:如“君今岩壑搜群玉”与“不似老夫徒碌碌”形成对照。
  • 象征:光芒象征着希望和未来。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比表达了对朋友的祝福和对自身境遇的反思,展现了人际关系的珍贵以及人生无常的主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风:象征着衰老和无奈。
  • 巴蜀:象征着美丽的自然和丰富的文化。
  • 岩壑:代表着贵州的独特自然景观。
  • 光芒:象征着未来的希望与可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曾国藩在诗中提到的“六年陈迹”是指什么?

    • A. 六年前的往事
    • B. 六年的旅行
    • C. 六年的疾病
  2. “病骨秋风”用来形容什么?

    • A. 诗人的身体状况
    • B. 孙芝房的旅途
    • C. 秋天的风景
  3. 诗中提到的“昆冈一网”暗示了什么?

    • A. 收获的希望
    • B. 徒劳无功的感叹
    • C. 旅行的快乐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by 李白:也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朋友之间的情谊。
  • 《登高》 by 王之涣: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人生的感悟。

诗词对比

  • 曾国藩与李白:两位诗人在表达情感时都强调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曾国藩更倾向于对现实的感慨,而李白则更多地展现豪情与壮志。

参考资料:

  • 曾国藩《诗文集》
  • 《清代诗人研究》
  • 相关诗词分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