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题张商弼葵堂堂下元不种葵花但取面势向阳
——杨万里 〔宋代〕
白话文翻译:
这位主人不愿意在山林中安静地待着,宁愿在月光下吟诵诗词、饮酒作琴。每次我登上他的堂前,擦拭眼镜,也只有他那一点向阳的心情,谁能知道呢?
注释:
- 元不种葵花:指“元”是指元朝,诗人在这里借用历史背景,强调不种葵花的选择。
- 面势向阳:意思是面对阳光,象征着向往光明和积极态度。
- 揩眼:擦拭眼镜,象征着诗人在认真观察生活。
典故解析:
本诗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古代典故,但“向阳”可以理解为古人常常以太阳代表光明与希望。古诗中常常以自然景象来表达人的情感和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庐山人,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他以山水诗和咏物诗见长,风格清新自然,注重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结合。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南宋时期,正是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的时代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主人在山林月下的生活,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光明心态的追求。
诗歌鉴赏:
《寄题张商弼葵堂》一诗通过对主人生活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中主人拒绝在山林中隐居的选择,表现了一种对世俗生活的拒绝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赏月吟风酒更琴”的描写,展现了那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也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每一登堂一揩眼,谁知半点向阳心”,则透露出一种无奈与孤独。即便是身处于美好的环境中,内心的向阳之心却常常被人忽视。这种情感的对比,既有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也有对现实的无奈与感伤,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情感真挚,抒发了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又流露出对现实的思索与反思,展现了杨万里深厚的情感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主人未肯便山林:主人不愿意隐居于山林,表现出对世俗生活的执着。
- 赏月吟风酒更琴:在月光下吟诗作曲,象征着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 每一登堂一揩眼:每次走进他的堂前,擦拭眼镜,暗示诗人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
- 谁知半点向阳心:即便有向阳的心态,却常常被人忽略,表达了一种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向阳心”比喻积极向上的心态。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在结构上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主要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现实生活的无奈,反映了诗人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林:象征宁静与隐逸的生活。
- 月:象征光明与希望。
- 酒:代表欢愉的生活方式。
- 琴:象征文化、艺术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主人未肯便山林”中的“山林”指什么?
- A. 具体的山和林
- B. 隐居的生活
- C. 自然风光
- D. 诗人的故乡
-
“谁知半点向阳心”中“向阳心”象征什么?
- A. 追求光明的心态
- B. 喜欢太阳的性格
- C. 对生命的无奈
- D. 生活的忙碌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同样描绘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王维《山居秋暘》: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比较杨万里的《寄题张商弼葵堂》与陶渊明的作品,二者都表现了对自由与自然生活的向往,但杨万里更强调了内心的孤独与对现实的思考,而陶渊明则更注重对理想境界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收录了杨万里的多首诗作。
- 《古典诗歌鉴赏》:详细分析了古代诗人的诗风及作品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