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祀帝圜丘,九州献力。礼行于郊,百神受职。灵祇格思,享我明德。天鉴孔昭,玄祉昭锡。
白话文翻译
祭祀天帝于圜丘,九州之地齐献力量。礼仪在郊外举行,众神各司其职。神灵降临,享用我们的明德。天意显明,吉祥之福赐予我们。
注释
- 祀帝圜丘:祭祀天帝于圜丘,圜丘是古代祭祀天地的圆形高坛。
- 九州献力:九州之地齐献力量,指全国各地共同参与祭祀。
- 礼行于郊:礼仪在郊外举行,郊指城外。
- 百神受职:众神各司其职,指众神在祭祀中各司其职。
- 灵祇格思:神灵降临,格思指降临。
- 享我明德:享用我们的明德,指神灵享用人们的虔诚和美德。
- 天鉴孔昭:天意显明,孔昭指非常明显。
- 玄祉昭锡:吉祥之福赐予我们,玄祉指吉祥之福,昭锡指明显地赐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亿(974-1020),字大年,宋代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以典雅著称,多涉及宫廷生活和礼仪活动。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杨亿为宋代皇帝祭祀天地的仪式所作的乐章之一,反映了当时宫廷的礼仪文化和对天地的敬畏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宋代皇帝在圜丘祭祀天地的盛大场面,通过“祀帝圜丘”、“九州献力”等词句,展现了全国上下共同参与的庄严氛围。诗中“礼行于郊,百神受职”表达了祭祀仪式的规范和众神的职责,体现了古代人们对神灵的敬畏和虔诚。最后两句“天鉴孔昭,玄祉昭锡”则寄托了对天意的信任和对吉祥之福的期待,整首诗语言庄重,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宫廷文化的特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祀帝圜丘:开篇即点明祭祀的地点和对象,圜丘象征天地,祀帝表示对天帝的尊敬。
- 九州献力:强调全国的参与,展现了国家的团结和统一。
- 礼行于郊:指出祭祀的地点在郊外,郊外是与天地更接近的地方。
- 百神受职:描绘众神各司其职的场景,增加了仪式的神圣感。
- 灵祇格思:神灵降临,格思表示神灵的降临和接受祭祀。
- 享我明德:神灵享用人们的虔诚和美德,明德指美德。
- 天鉴孔昭:天意显明,孔昭表示非常明显,强调天意的明确和公正。
- 玄祉昭锡:吉祥之福明显地赐予,玄祉指吉祥之福,昭锡表示明显地赐予。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祀帝圜丘”与“九州献力”,“礼行于郊”与“百神受职”,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 拟人:将神灵拟人化,如“百神受职”,“灵祇格思”,使神灵显得更加生动和亲切。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宋代皇帝对天地的敬畏和对吉祥之福的期待,体现了古代宫廷文化的庄严和神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圜丘:象征天地,祭祀的地点。
- 九州:代表全国,强调全国的参与。
- 百神:众神,各司其职,增加仪式的神圣感。
- 灵祇:神灵,降临接受祭祀。
- 明德:美德,神灵享用的美德。
- 天鉴:天意,显明公正。
- 玄祉:吉祥之福,明显地赐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祀帝圜丘”指的是什么? A. 祭祀天帝于圜丘 B. 祭祀地帝于圜丘 C. 祭祀人帝于圜丘 D. 祭祀神帝于圜丘
-
“九州献力”中的“九州”指的是什么? A. 九个州 B. 全国 C. 九个神 D. 九个天
-
“礼行于郊”中的“郊”指的是什么? A. 城市 B. 郊外 C. 郊区 D. 郊野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元日》:同样涉及宫廷祭祀,展现了宋代宫廷文化的特点。
诗词对比:
- 王安石《元日》与杨亿的《太常乐章三十首其二十皇帝饮福酒奏禧安之曲》:两首诗都涉及宫廷祭祀,但王安石的诗更多地展现了新年的喜庆和国家的繁荣。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杨亿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宫廷文化研究》:详细介绍了宋代宫廷文化的各个方面,包括祭祀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