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 其四》

时间: 2025-01-14 12:49:29

前瞰琵琶洲,后枕思禅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句 其四 杨亿 〔宋代〕 前瞰琵琶洲,后枕思禅寺。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眼前是琵琶洲的景色,背后依靠着思禅寺。

注释: 字词注释:

  • 瞰:俯视,从高处往下看。
  • 琵琶洲:地名,具体位置需进一步考证。
  • 枕:依靠,这里指背后靠近。
  • 思禅寺:寺庙名,具体位置需进一步考证。

典故解析:

  • 诗中未明显涉及典故,主要描绘了地理位置和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 杨亿(974-1020),字大年,宋代文学家、政治家,官至翰林学士。其诗文风格典雅,多涉及宫廷生活和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 该诗可能是杨亿在游历或公务途中,对所见景色的即兴描写,表达了对自然和宗教场所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通过“前瞰琵琶洲,后枕思禅寺”的描述,诗人巧妙地勾勒出了一个既有人文气息又有自然美景的环境。琵琶洲的景色可能指的是一片水域或岛屿,而思禅寺则增添了宗教的宁静与庄严。整体上,这首诗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向往,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前瞰琵琶洲”:诗人站在高处,俯视着琵琶洲的美景,这里的“瞰”字用得生动,传达了一种从高处俯瞰的视角。
  • “后枕思禅寺”:诗人背后依靠着思禅寺,这里的“枕”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与寺庙的亲近关系。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前瞰”与“后枕”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对称美。

主题思想:

  •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宗教场所,表达了诗人对和谐共存与内心宁静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琵琶洲:可能象征着自然的美景与宁静。
  • 思禅寺:象征着宗教的宁静与庄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前瞰琵琶洲”的“瞰”字是什么意思? A. 俯视 B. 仰视 C. 平视
  2. 诗中提到的“思禅寺”是什么类型的场所? A. 学校 B. 寺庙 C. 市场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推荐阅读杨亿的其他作品,如《西昆酬唱集》中的诗作,了解其整体风格。

诗词对比:

  • 可以与唐代王维的山水诗进行对比,如《山居秋暝》,体会不同朝代文人对自然与宗教的表达方式。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了解宋代诗歌的整体风貌。
  • 《杨亿诗集》:深入研究杨亿的诗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