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会而作》

时间: 2025-01-17 09:57:05

拙是天资嬾是真,本来何用戒香薰。

强阳气尽冥恩怨,杜德机深泯见闻。

念即动时漂鬼国,心空随处走魔军。

室中已自空诸有,休负天机与地文。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拙是天资嬾是真,本来何用戒香薰。
强阳气尽冥恩怨,杜德机深泯见闻。
念即动时漂鬼国,心空随处走魔军。
室中已自空诸有,休负天机与地文。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笨拙是天生的资质,懒惰也是事实,原本就不需要去戒除香薰。强烈的阳气已经耗尽,冥冥中的恩怨也随之消失,深刻的道德和机巧的智慧都沉浸在无知中。心念一动,便像漂泊在鬼国一般,空心的灵魂随处游荡,犹如魔军一般。房间里已经空无一物,不要辜负自然的机缘与天地的法则。


注释:

  • :笨拙,指才能或技艺不高。
  • :懒惰,指不愿意做事。
  • :戒除,放弃。
  • 香薰:用香料熏香,意指追求享乐。
  • 强阳气:指强烈的生命力或感情。
  • 冥恩怨:深藏的恩情与怨恨。
  • 杜德:道德,指的是行为的规范。
  • 机深泯见闻:智慧深藏,见闻模糊。
  • :意念,思想。
  • 鬼国:指阴间或虚幻的境地。
  • 魔军:比喻内心的杂念与欲望。
  • 天机与地文:自然的法则和智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范成大(1126-1193),字仲淹,号少山,江苏宜兴人。南宋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以其诗歌和词作而闻名,尤其以山水田园诗为主,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诗人感受到生活的无常与内心的迷茫,因而写下此诗以表达对人生、命运的感慨与思考。


诗歌鉴赏:

范成大的《有会而作》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诗中探讨了人性、命运和内心的挣扎。开篇以“拙”和“嬾”引入,表现了对自身能力的自嘲与对懒惰的无奈,反映了诗人对自我的深刻反思。接着,诗人通过“强阳气尽”和“冥恩怨”的对比,表达了内心情感的消逝和对过往恩怨的释然。这里的“杜德机深泯见闻”则隐喻了对道德标准的迷失,暗示了对世俗纷争的无奈与无知。

后半部分,“念即动时漂鬼国,心空随处走魔军”更是将内心的挣扎表现得淋漓尽致,念头如鬼神般缠绕,难以自拔。“室中已自空诸有”则意味着对物质与欲望的放下,诗人希望能在空灵中寻得心灵的安宁与解脱。整首诗在形式上简练而含蓄,意象丰富而深远,传达了一种对生活的哲学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对内心修养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拙是天资嬾是真”:开头以自我剖析,表达对自己能力与懒惰的无奈。
  2. “本来何用戒香薰”:质疑戒除奢侈享乐的必要性,反映出一种对生活的淡然态度。
  3. “强阳气尽冥恩怨”:感情的消逝,暗示对过往恩怨的释怀。
  4. “杜德机深泯见闻”:对道德标准的模糊与对世事的无知。
  5. “念即动时漂鬼国”:内心思绪的漂泊,隐喻心灵的迷失。
  6. “心空随处走魔军”:心灵空虚,内心杂念如魔军般随处游荡。
  7. “室中已自空诸有”:物质的空无,追求内心的宁静。
  8. “休负天机与地文”:希望不辜负自然与宇宙的法则。

修辞手法

  • 比喻:“漂鬼国”、“走魔军”通过生动的比喻,表达了内心的挣扎与恐惧。
  • 对仗:如“拙是真,嬾是真”,展现了诗句的对称与节奏。
  • 排比:句式的重复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力度。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人性中的懒惰与笨拙,表达了对世俗纷争的释怀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天生的无能与懒惰。
  2. 香薰:代表奢侈与享乐,反映人对物质的追求。
  3. 阳气:象征生命力与感情的消逝。
  4. 鬼国:隐喻内心的迷惘与恐惧。
  5. 魔军:象征内心的杂念与欲望。
  6. 室中空有:代表对物质的放下与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拙是天资”中“拙”是什么意思?

    • A. 聪明
    • B. 笨拙
    • C. 懒惰
    • D. 美丽
  2. 诗中提到的“鬼国”主要象征什么?

    • A. 物质享受
    • B. 内心的迷惘
    • C. 自然环境
    • D. 社会地位
  3. “心空随处走魔军”中的“魔军”比喻指的是:

    • A. 外在的敌人
    • B. 内心的杂念
    • C. 自然的力量
    • D. 追求的目标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归园田居》陶渊明
  • 《泊船瓜洲》王安石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对比,范成大的诗更注重内心的挣扎与哲思,而陶渊明则更强调对自然的向往与田园生活的舒适。两者都体现了对人生的独特理解,但范成大的作品更显得复杂与沉重。


参考资料:

  • 《宋代诗文选》
  • 《中国古代文人心理研究》
  • 《范成大诗文研究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