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唐张谓韵二首 其二》

时间: 2024-12-29 17:06:38

如此途穷欲进难,朝天漫上越王坛。

局高不合伸强项,逐裸何须岸大冠。

徼外山河逢客醉,心头铁石向人寒。

长安日下犹言远,穷海孤臣那得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如此途穷欲进难,
朝天漫上越王坛。
局高不合伸强项,
逐裸何须岸大冠。
徼外山河逢客醉,
心头铁石向人寒。
长安日下犹言远,
穷海孤臣那得看。

白话文翻译

这条路如此艰难,想要前进却困难重重,
我漫无目的地朝天,来到越王的祭坛。
高耸的局势不适合我伸展强壮的脖子,
在这样的环境中,何必追逐那高大的冠冕。
在江山外,与客人相逢,酒醉而归,
心中如铁石一般,感到寒冷。
长安的日头已下,还是觉得遥远,
身为穷困的海中孤臣,哪里能看到未来。

注释

逐句解释:

  • 如此途穷欲进难:这条路非常艰难,想要前进却困难重重。
  • 朝天漫上越王坛:无目的地来到越王的祭坛,暗示对历史的缅怀。
  • 局高不合伸强项:高耸的局势不适合我展现自己的才能。
  • 逐裸何须岸大冠:在这样的环境中,何必追求那高大的荣誉。
  • 徼外山河逢客醉:在江山之外,偶遇客人而沉醉。
  • 心头铁石向人寒:心中如铁石般冰冷,感到无情。
  • 长安日下犹言远:长安的日头已落,仍然觉得遥远。
  • 穷海孤臣那得看:身为穷困的孤臣,哪里能看到希望的未来。

典故解析:

  • “越王坛”:指越王勾践的祭坛,象征着历史的辉煌与个人的渺小。
  • “长安”:古都,象征着理想与希望的所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陶元淳(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其沉郁顿挫的诗风和对历史的深切思考而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作者面临困境之时,表现出对前途的渺茫与对历史的思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个人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意境深邃,情感真挚,表现了诗人面临困境时的无奈与思考。开篇即以“如此途穷欲进难”引入,直接传达出作者的困境,令人感同身受。接着提到“越王坛”,不仅是地理的指引,更是历史的召唤,诗人通过此地表达对壮丽历史的缅怀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局高不合伸强项”,反映出诗人对自身局限的无奈,虽有能力却无处施展。而“逐裸何须岸大冠”则表达出对于名利的淡泊,似乎在说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中,追求荣华富贵是多么无意义。

下半部分“徼外山河逢客醉”描绘出诗人偶遇知己,借酒浇愁的画面,然而“心头铁石向人寒”又将情感拉回现实,心中的冰冷让人感到孤独和无望。“长安日下犹言远”则象征着理想的遥不可及,最后一句“穷海孤臣那得看”更是感叹了作为孤臣的无力与困境。

整首诗以悲凉的情绪贯穿始终,表现出诗人对历史的追思与对个人命运的深切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联以“如此”开篇,表明了诗人处境的艰难,紧接着提到“越王坛”,暗示历史的厚重。
  • 第二联通过“局高不合”和“逐裸”,展示了诗人的自我反思与对名利的超然。
  • 第三联通过酒醉与寒冷交替,描绘了诗人与世隔绝的孤独感。
  • 最后两句以长安和海的意象,传达了对未来的无能为力与深切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心头铁石”比喻心境的冰冷。
  • 对仗:全诗中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出对历史的追思与现实的无奈,表达了作者对名利的淡泊与对命运的感慨,体现了个人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与无力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越王坛:象征着历史的辉煌与个人的渺小。
  • 长安:代表着理想与希望的彼岸。
  • 铁石:象征着内心的寒冷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越王坛”象征什么? A. 个人的荣华
    B. 历史的辉煌
    C. 友情的依靠
    D. 未来的希望

  2. 诗人对于名利的态度是? A. 渴望追求
    B. 轻松自在
    C. 淡泊无欲
    D. 愤怒不满

  3. 诗中“长安日下犹言远”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未来的渴望
    B. 对过去的怀念
    C. 对理想的遥不可及
    D. 对时间的无奈

答案:

  1. B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在陶元淳的《和唐张谓韵二首 其二》中,表现了历史的沉重与个人的孤独,而杜甫的《登高》则在自然意象中融入了对社会的关注与忧虑,两者都展示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但角度与情感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文鉴赏指南》
  • 《陶元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