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无为州晤刘仲良潘琴轩两方伯周沐三大令别后却寄 其四》
时间: 2025-01-17 10:26: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片帆西上皖公城,腊鼓频催岁序更。
残雪望中岩岫近,野鸥眠处岸沙平。
几家茅屋摇镫影,一夜风涛撼枕声。
归梦不随诗句稳,已听喔喔曙鸡鸣。
白话文翻译
一只小船向西驶向皖公城,腊月的鼓声不断催促着时间的流逝。远望去,残留的雪映衬着山岩显得格外接近,野鸥在岸边的沙滩上安然入睡。几家茅屋的灯光摇曳,伴随着夜晚的风涛,撼动着我入梦时的枕边声音。归家的梦境无法像诗句那样安稳,已经听见了清晨鸡鸣的声响。
注释
- 腊鼓:指腊月的鼓声,古时腊月会有鼓声以标志新年的到来。
- 皖公城:指皖公山的所在地,或是相关的地名。
- 残雪:指冬天残留的雪,象征着寒冷的季节即将过去。
- 野鸥:野生的海鸥,暗示自然的宁静。
- 摇镫影:指灯光摇曳的影子,营造出夜晚的氛围。
- 喔喔:鸡鸣声,象征清晨的到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昭庆,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诗风和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而著称。其作品常融入个人情感和社会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作者与友人分别之后,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中描写的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相结合,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索。
诗歌鉴赏
李昭庆的《过无为州晤刘仲良潘琴轩两方伯周沐三大令别后却寄 其四》是一首典型的清代山水田园诗。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反映诗人的内心情感。在开篇,诗人以“片帆西上皖公城”引入,展示了一幅静谧的画面,船只缓缓驶向远方,象征着离别与思念。
接下来,诗人通过“腊鼓频催岁序更”传达时间的流逝,配合“残雪望中岩岫近”的描写,给人一种时序交替、自然更迭的感觉。这里的残雪不仅是季节的标志,也暗示着过去的留存与即将到来的新生。
“几家茅屋摇镫影,一夜风涛撼枕声”,这一句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微弱的灯光,表现出一种温暖与安宁的氛围,然而“归梦不随诗句稳”则转为对归家的思绪,表达了离别后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未来的不安。
最后一句“已听喔喔曙鸡鸣”将诗歌推向高潮,清晨的鸡鸣声象征着新一天的开始,同时也象征着希望的重生,与前面的忧愁情绪形成了鲜明对比。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悟,情景交融,意蕴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片帆西上皖公城:小船向西驶向皖公城,描绘出离别的情景。
- 腊鼓频催岁序更:腊月的鼓声催促着时间的变化,表现出时光流逝的无情。
- 残雪望中岩岫近:远望中,残存的雪与岩岫相映,暗示着季节的交替。
- 野鸥眠处岸沙平:野鸥在沙岸上安静入睡,营造出宁静的自然氛围。
- 几家茅屋摇镫影:几家茅屋的灯光摇曳,描绘出温馨的乡村夜景。
- 一夜风涛撼枕声:夜晚的风涛声撼动了入梦时的安宁,增添了一丝不安情绪。
- 归梦不随诗句稳:对归家的梦境无法安稳,表现出离别的忧伤。
- 已听喔喔曙鸡鸣:听到清晨的鸡鸣声,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希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几家茅屋摇镫影,一夜风涛撼枕声”,形成了平衡的对比。
- 意象:通过“残雪”、“野鸥”、“茅屋”等意象,丰富了诗的层次与情感深度。
- 比喻:将时间的流逝比作腊鼓的声响,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离别与思念展开,表现了对友人的怀念和对自然更替的感慨。诗人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帆:象征旅程与离别。
- 腊鼓:代表时间的流逝与节令的更替。
- 残雪:象征过去与回忆。
- 野鸥:寓意自然的宁静与自由。
- 茅屋:象征家园的温暖与安宁。
- 鸡鸣:象征新的开始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腊鼓”指什么?
- A) 冬天的雪
- B) 腊月的鼓声
- C) 春天的花
- D) 夏日的雷
-
诗人通过何种意象表达思乡之情?
- A) 鸟
- B) 雪
- C) 茅屋
- D) 河流
-
诗的情感基调是?
- A) 欢乐
- B) 忧伤
- C) 愤怒
- D) 宁静
答案:
- B) 腊月的鼓声
- C) 茅屋
- B) 忧伤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表现出更强烈的历史感与时代背景。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也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更侧重于友谊与人情的温暖。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李昭庆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