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附火肤革燥,远火寒惨惨。坐卧置汤婆,稍觉两足暖。抓搔不停手,苛痒殊未减。饮食固多忌,所幸能强饭。客至不出迎,予非敢疏懒。
白话文翻译
靠近火炉,皮肤感到干燥,远离火炉则感到寒冷凄惨。无论是坐着还是躺着,都把汤婆放在身边,渐渐感到双脚暖和起来。不停地抓挠,但瘙痒丝毫没有减轻。饮食上有很多忌讳,幸好还能勉强进食。客人来了也不出去迎接,并非我敢疏懒。
注释
- 附火:靠近火炉。
- 肤革燥:皮肤干燥。
- 远火:远离火炉。
- 寒惨惨:寒冷凄惨。
- 汤婆:古代的一种暖脚器具。
- 抓搔:抓挠。
- 苛痒:剧烈的瘙痒。
- 固多忌:有很多忌讳。
- 强饭:勉强进食。
- 疏懒:懒散,不勤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炎(1137-1218),字晦叔,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南宋文学家、诗人。他的诗多写景抒情,风格清新自然,有些作品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炎在病中写下的即兴之作,反映了他在病中的生活状态和感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病中的不适和对温暖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真实地描绘了病中的生活状态。诗中,“附火肤革燥,远火寒惨惨”通过对比,生动地表现了病中对温度的敏感和需求。“坐卧置汤婆,稍觉两足暖”则进一步以具体的动作和感受,展现了病中对温暖的渴望和依赖。“抓搔不停手,苛痒殊未减”则深刻地表达了病中的痛苦和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体会到病中的不易。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附火肤革燥:靠近火炉,皮肤感到干燥。这里通过“附火”和“肤革燥”的对比,表现了病中对温度的敏感。
- 远火寒惨惨:远离火炉则感到寒冷凄惨。这里通过“远火”和“寒惨惨”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了病中对温暖的渴望。
- 坐卧置汤婆:无论是坐着还是躺着,都把汤婆放在身边。这里通过具体的动作,展现了病中对温暖的依赖。
- 稍觉两足暖:渐渐感到双脚暖和起来。这里通过“稍觉”和“两足暖”的对比,表现了病中对温暖的感受。
- 抓搔不停手:不停地抓挠。这里通过“抓搔”和“不停手”的对比,表现了病中的痛苦。
- 苛痒殊未减:但瘙痒丝毫没有减轻。这里通过“苛痒”和“殊未减”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了病中的痛苦。
- 饮食固多忌:饮食上有很多忌讳。这里通过“饮食”和“固多忌”的对比,表现了病中的不便。
- 所幸能强饭:幸好还能勉强进食。这里通过“所幸”和“能强饭”的对比,表现了病中的勉强。
- 客至不出迎:客人来了也不出去迎接。这里通过“客至”和“不出迎”的对比,表现了病中的无奈。
- 予非敢疏懒:并非我敢疏懒。这里通过“予非”和“敢疏懒”的对比,表现了病中的解释。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多次使用对比手法,如“附火”与“远火”,“肤革燥”与“寒惨惨”,“抓搔”与“苛痒”,通过对比,增强了表达效果。
- 具体动作:通过具体的动作,如“坐卧置汤婆”,“抓搔不停手”,使诗中的情景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病中的生活状态和感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病中的不适和对温暖的渴望,以及病中的痛苦和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附火:靠近火炉,象征温暖。
- 肤革燥:皮肤干燥,象征病中的不适。
- 远火:远离火炉,象征寒冷。
- 寒惨惨:寒冷凄惨,象征病中的痛苦。
- 汤婆:暖脚器具,象征温暖和依赖。
- 抓搔:抓挠,象征病中的痛苦。
- 苛痒:剧烈的瘙痒,象征病中的痛苦。
- 饮食固多忌:饮食上的忌讳,象征病中的不便。
- 强饭:勉强进食,象征病中的勉强。
- 客至不出迎:客人来了也不出去迎接,象征病中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汤婆”是什么? A. 暖脚器具 B. 食物 C. 药物 D. 衣物
-
诗中“抓搔不停手”表达了什么? A. 病中的痛苦 B. 病中的无聊 C. 病中的快乐 D. 病中的轻松
-
诗中“饮食固多忌”意味着什么? A. 病中的不便 B. 病中的享受 C. 病中的自由 D. 病中的轻松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病中作》
- 杜甫《病中》
诗词对比
- 王维的《病中作》与王炎的《病中即事三首》都描写了病中的生活状态和感受,但王维的诗更加超脱和淡然,而王炎的诗则更加真实和细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王炎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