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无奈春寒老不禁,喜看晴日上窗棂。
群花半露乾坤巧,百刻平分昼夜停。
拄杖有时挑菜甲,桔槔无复问畦丁。
逢春不出何为者,众醉谁知可独醒。
白话文翻译:
春寒依旧让我忍耐不住,喜悦地看着阳光洒在窗棂上。
群花半露,展现出天地的巧妙,时光的流逝仿佛在此刻停滞。
有时拄着拐杖去挑菜的甲,橘子树下再也不问园丁的事情。
春天到了却不出去的人,众人都醉了,谁能知道我独自清醒。
注释:
- 无奈:无可奈何,形容对春寒的无能为力。
- 春寒:春天的寒冷天气。
- 喜看:高兴地观看。
- 晴日:阳光明媚的日子。
- 窗棂:窗框,窗户的边框。
- 群花:众多的花朵。
- 半露:略微显露,展现出一部分。
- 乾坤:天地,指宇宙。
- 百刻:指时间,暗指一刻钟的分割。
- 拄杖:使用拐杖,表明年迈或体弱。
- 菜甲:指菜园中的杂草或菜蔬。
- 桔槔:一种农具,通常用于提水。
- 畦丁:指田里的农夫。
- 逢春:春天来临。
- 独醒:独自清醒,指在众人沉醉时保持清醒的状态。
典故解析:
本诗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逢春不出何为者”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珍视与对世俗沉醉的反思,体现了隐逸文化的影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翌,宋代诗人,以诗歌清新自然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田园生活,反映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春季,诗人表达了对春寒的无奈和对春日的喜悦,反映了他对自然的敏感和对生活的思考。可能是在某个春日的午后,诗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却又面临着寒冷的天气,故而产生了此诗。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春日的渴望与人生的感悟。开篇的“无奈春寒老不禁”,流露出诗人对寒冷春天的厌倦,正好映衬出他内心对春暖花开的期待。接下来的“喜看晴日上窗棂”,则是对美好时光的珍视和对生命的热爱。
“群花半露乾坤巧”一句,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展现出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诗人在这里不仅仅是在描述春天的景象,更是在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拄杖有时挑菜甲”让人感受到诗人的年迈与生活的细微,而“桔槔无复问畦丁”则是一种自我放逐的态度,诗人似乎在逃避世俗的纷扰,选择一种宁静的生活。
最后“逢春不出何为者,众醉谁知可独醒”更是对生存状态的深刻反思,诗人以清醒的态度质问那些沉醉于欢乐之中的人,彰显出一种孤独与清晰的智慧。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无奈春寒老不禁:春寒令我无法忍受,表达对春寒的无奈。
- 喜看晴日上窗棂:看到阳光洒在窗户上,心中感到喜悦。
- 群花半露乾坤巧:花朵部分开放,展现出天地之间的精妙。
- 百刻平分昼夜停:时间仿佛在此刻停滞,昼夜分明。
- 拄杖有时挑菜甲:年老时偶尔去挑菜,反映生活的平淡。
- 桔槔无复问畦丁:不再去询问园丁,表现出对世俗的无所谓。
- 逢春不出何为者:春天来了却不出去,反思自我。
- 众醉谁知可独醒:众人沉醉,谁能理解我的清醒。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百刻平分昼夜停”,工整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群花半露”,形象生动,传达春天的气息。
- 拟人: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诗的情感共鸣。
-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尤其是对世俗沉醉的批判与对独立思考的推崇,体现了诗人的孤独与清醒。
意象分析:
- 春寒:象征着生命的无常与对生命的无奈。
- 晴日:象征希望与新生,代表着美好的未来。
- 群花:象征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多样性。
- 拄杖:象征着年老与生活的平淡。
- 桔槔:象征着日常生活的琐碎与务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春寒”指的是什么季节的天气? A. 冬天
B. 春天
C. 夏天
D. 秋天 -
“群花半露”中的“露”是什么意思? A. 露水
B. 显露
C. 露出
D. 以上都是 -
诗人对春天的态度是? A. 喜悦
B. 无奈
C. 愤怒
D. 忧伤
答案:
- B
- D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表现了自然与人的关系,但更加偏重于宁静的山水意境,而朱翌的《示同会》则更加关注个人对春天的感受与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