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孙端叟寺丞农具十五 其十五 牧笛》

时间: 2025-01-19 17:51:05

牧人乐下牧,背骑吹短笛。

声穿吴云低,韵入楚梅的。

谁嗟苦调急,自与幽意寂。

应同尧时民,歌将土壤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牧笛
牧人乐下牧,背骑吹短笛。
声穿吴云低,韵入楚梅的。
谁嗟苦调急,自与幽意寂。
应同尧时民,歌将土壤击。

白话文翻译

牧人快乐地在牧场上,骑在背上吹着短笛。
笛声穿透吴地低垂的云,音韵融入楚地梅花的气息。
谁在叹息这急促的调子,反而与那幽静的情意相伴。
这应当和尧舜时代的百姓一样,歌声将大地的土壤击打。

注释

  • 背骑:意指骑在牛背上,形象化了牧人的生活状态。
  • 吴云:吴地的云,指的是江南地区的景象。
  • 楚梅的:指楚地的梅花,象征着春天的气息与美好。
  • 苦调急:指曲调急促,带有悲伤的情感。
  • 幽意寂:指内心的幽静与寂寞。
  • 尧时民:尧舜时代的百姓,象征着理想的社会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1060),字子云,号香山,宋代著名诗人,倡导古风,作品多描写自然与生活,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的农村背景,反映了农民的生活状态与内心感受,表达了对自然与人世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牧笛》以简练的语言展现了牧人的生活与情感,富有田园气息。诗中的牧人骑在牛背上,悠闲地吹着短笛,表现出一种与自然和谐的生活状态。短笛的声音穿透低垂的云彩,音韵如同春风化雨般渗入梅花的芳香,构建出一幅优美的田园画面。

在这幅画面中,诗人不仅展示了牧人的快乐,还通过“谁嗟苦调急,自与幽意寂”的反问,表达了对急促生活节奏的思考。急促的调子与幽静的意境形成鲜明对比,诗人似乎在寻找一种内心的平和与自然的契合。

最后一句“应同尧时民,歌将土壤击”,则将牧人的音乐与古代理想社会的音乐相提并论,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深厚联系,以及人们内心深处的渴望与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牧人乐下牧:描绘牧人快乐地在牧场工作的情景。
    2. 背骑吹短笛:表现牧人骑在牛背上,悠然自得地吹笛子。
    3. 声穿吴云低:笛声穿越低垂的云彩,展示声韵之美。
    4. 韵入楚梅的:音律融入楚地梅花的芬芳,意象交融。
    5. 谁嗟苦调急:反问谁在叹息曲调的急促,表达诗人的思考。
    6. 自与幽意寂:急促的调子与幽静的内心形成对比。
    7. 应同尧时民:与尧舜时代的百姓一样,表达理想生活的追求。
    8. 歌将土壤击:歌声如同击打大地,象征着生生不息的希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笛声比作春风,传达其温柔与美好。
    • 对仗:诗中上下句的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反问:引发思考,增加了诗的深度。
  • 主题思想:诗歌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一种对美好田园生活的追求与感悟。

意象分析

  • 牧人:象征着淳朴与自由的生活状态。
  • 短笛:代表着音乐的美好与生活的乐趣。
  • 吴云、楚梅:这两个意象分别代表江南的自然风光,营造出一种柔和、温情的氛围。
  • 尧时民:象征着理想社会,反映了对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牧人骑在什么上面吹短笛? a) 马背
    b) 牛背
    c) 驴背
    d) 人背

  2. 诗中提到的“吴云”指的是哪个地区的云? a) 北方
    b) 江南
    c) 西部
    d) 东北

  3. 诗中提到的“尧时民”主要象征什么? a) 贫穷
    b) 理想社会
    c) 战争
    d) 科技

答案

  1. b) 牛背
  2. b) 江南
  3. b) 理想社会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牧歌》

诗词对比: 可以将梅尧臣的《牧笛》与王维的《鹿柴》进行对比,前者侧重于表现牧人的生活与内心感受,后者则更多地描绘山水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美。两者都反映了人对自然的向往,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梅尧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