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祷雨阳山》
时间: 2025-01-19 16:45: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祷雨阳山
作者: 曹彦约 〔宋代〕
暮投突兀净为坊,早踏崎岖翠作冈。
露气失凉风带暑,岚阴欺晓日韬光。
不忧时事禽空语,可怪凶年草更芳。
欲问行人祈祷意,日来钲鼓渐凄凉。
白话文翻译:
傍晚时分,来到这里,周围环境清幽而高耸,早晨踏上崎岖的山路,绿草如茵。露水带走了清凉,炎热的风又袭来,晨雾遮住了初升的太阳光。面对时局的忧虑,鸟儿却安静得好似在空中闲聊,真让人感到奇怪,凶年里反而草木愈发茂盛。想要询问过路的行人他们的祈祷意愿,耳边却传来渐渐凄凉的锣鼓声。
注释:
字词注释:
- 突兀:高耸、突出。
- 净为坊:此处指环境清幽,像个净土。
- 岚阴:指晨雾和阴云。
- 钲鼓:锣鼓,古代用来祈雨的乐器。
典故解析:
- 此诗可能涉及到古代对雨水的祈求,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环境和气候的渴望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彦约,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涉及自然景色及社会时事,风格清新自然,常表达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干旱或气候异常的时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雨水的渴求与无奈,同时也传达了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人对命运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祈雨为主题,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人们的内心感受,展现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与对生命的思考。开篇两句描绘了诗人傍晚到达阳山的情景,突显出环境的清幽与自然的壮丽。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对气候变化的描绘,表现出人们在炎热与凉爽之间的矛盾,反映了自然界的无常与人类对气候的无力感。
而后面的两句则转向了社会现实,尽管人们对时事感到忧虑,却在自然中发现不屈的生命力,草木在凶年中依然茂盛,这体现了生命的顽强与希望。最后一句以“欲问行人祈祷意”引出,感叹人们的祈雨活动似乎越来越凄凉,暗示着人们对自然的无奈。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深刻地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充满了哲理性和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暮投突兀净为坊:傍晚来到高耸的阳山,环境清幽。
- 早踏崎岖翠作冈:早上踏上崎岖的山路,周围绿意盎然。
- 露气失凉风带暑:露水蒸发,清凉消失,炎热的风袭来。
- 岚阴欺晓日韬光:晨雾遮住了初升的太阳光。
- 不忧时事禽空语:无忧于时局,鸟儿在空中轻声鸣叫。
- 可怪凶年草更芳:在凶年里,反而草木更加茂盛。
- 欲问行人祈祷意:想问过路行人的祈雨愿望。
- 日来钲鼓渐凄凉:日渐传来的锣鼓声显得越来越凄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岚阴”比作遮挡日光的阴影,形象生动。
- 拟人:鸟儿的“空语”,赋予其人性化的特征,体现自然的灵动。
- 对仗:如“露气失凉”与“风带暑”,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对时事的忧虑,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活的思考,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密切关系,以及在逆境中仍然存在的生命力与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阳山:象征自然与生命的力量。
- 露气:代表清晨的希望与生命力。
- 岚阴:暗示自然的变化与人类的无奈。
- 钲鼓:象征祈祷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突兀”意指什么?
- A. 高耸
- B. 幽静
- C. 荒凉
-
“欲问行人祈祷意”中的“行人”指代什么?
- A. 过路的人
- B. 诗人自己
- C. 鸟儿
-
诗中提到的“钲鼓”主要是用来做什么的?
- A. 祈雨
- B. 娱乐
- C. 祭祀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 - 李白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与唐代诗人李白的《夜泊牛津》相比,曹彦约的《祷雨阳山》同样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但曹的诗更侧重于对社会时事的忧虑,展现了不同的历史背景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曲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