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得雨
曹彦约 〔宋代〕
跼蹐民无地,焦熬岁不天。
雨方宽赵日,数已入汤年。
调饷今方尔,蠲租恐未然。
古来勋业盛,根本讳沉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民众因缺乏土地而痛苦不堪,经历了漫长的干旱年头。现在雨水终于降临,阳光也因此变得温和。然而,即使在这样的好时光,调动赋税的事情依然令人担忧;减免租税的措施恐怕还不够实际。历史上,功业显赫的原因,往往与深厚的基础联系在一起,然而现在却被掩盖在华丽的表象之下。
注释
- 跼蹐:形容人因无地而缩着身子,表示极度困苦。
- 焦熬:形容因干旱而焦虑、煎熬。
- 赵日:指温暖的阳光,可能是指“赵”字所代表的某种意义。
- 汤年:泛指苦难的年头,可能与《汤沐》有关,意指水灾、干旱等。
- 调饷:指的是调动税收或赋税。
- 蠲租:指减免租税的措施。
- 勋业:指显赫的功业。
- 沉锦:形容被华丽的外表掩盖的根本问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彦约,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社会动荡、民生困苦的时代。他的诗作常常关注民生,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曹彦约的作品风格清新,情感真挚,常通过自然景象反映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一个多雨而又干旱的年头,正是民众对雨水渴望的时刻。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反映人们内心的焦虑与期待,同时也对当时社会的税收政策表示担忧。
诗歌鉴赏
《得雨》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人们在干旱与降雨之间的情感波动。开篇以“跼蹐民无地”引入,直接点明了民众因缺乏土地而处于困境的现实,进一步营造出一种紧迫感。诗中“焦熬岁不天”则揭示了干旱带来的心理煎熬,情感深沉且真实。
随着雨水的降临,诗人用“雨方宽赵日”描绘了阳光与雨水交替的景象,既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希望的寄托。然而,诗人并没有满足于表面的美好,而是指出“调饷今方尔,蠲租恐未然”,暗示即使在雨水滋润的日子,民众的负担依然沉重,税收政策的调整并未真正落实。这种对比加深了诗歌的思考深度,表明即便外在环境有所改善,内心的忧虑仍然存在。
最后,诗人提及“古来勋业盛,根本讳沉锦”,意在提醒世人关注根本问题,而非沉迷于表面的繁华。这一观点不仅反映了诗人的社会责任感,也让整首诗的主题更加深刻且富有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跼蹐民无地:开头强调民众的困境,缺乏土地的生活让人感到无奈。
- 焦熬岁不天:干旱的年头让人心焦,生活艰难。
- 雨方宽赵日:雨水的降临带来了舒缓,阳光也因此变得宜人。
- 数已入汤年:反映过去的苦难,暗示人们仍在期待改变。
- 调饷今方尔:当前的税收政策依然让人担忧。
- 蠲租恐未然:减免租税的措施或许无法真正落实。
- 古来勋业盛:历史上显赫的成就往往与根基深厚相关。
- 根本讳沉锦:真正的问题被华丽的表象掩盖,警示人们应关注本质。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焦熬”形容民众的苦难,生动传达情感。
- 对仗:如“调饷今方尔,蠲租恐未然”,整齐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象征:雨水象征希望与生机,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社会的矛盾,表达了诗人对民众困境的深切关怀,以及对社会政策的思考,警示人们应关注根本问题,而不是被表象所迷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象征希望与生命的源泉,代表着生机与变化。
- 阳光:象征温暖与快乐,反映出生活的美好。
- 土地:代表着生存的基础与民众的根本利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跼蹐民无地”意指什么?
- A. 人们的生活富裕
- B. 人们缺乏土地而痛苦
- C. 人们的心情愉悦
-
填空题:诗中提到“调饷今方尔”,意思是___。
-
判断题:作者认为即使有雨水,民众的生活就会好转。 (是/否)
答案
- B
- 当前的税收政策依然让人担忧。
- 否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曹彦约《得雨》 vs 杜甫《春望》:
- 两首诗均反映了民生困苦的主题,但《得雨》更侧重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而《春望》则更强调战争带来的苦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诗词的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