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入松 秋夜》
时间: 2024-09-19 20:50: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风析析绕窗前。
梧叶舞翩跹。
空阶蛩语无休歇,
不由人无限凄然。
天上月明如洗,
桂枝影堕疏檐。
砧残漏永如年,
宝鼎喷馀烟。
琵琶冷落无心拨,
为闲愁常锁眉尖。
这苦向人难诉,
还来题上花笺。
白话文翻译
金色的秋风轻轻绕过窗前,
梧桐叶在空中翩翩起舞。
空荡的台阶上,蟋蟀的鸣叫声不停,
让人不禁感到无尽的凄凉。
天上明月如水般清澈,
桂树的影子洒落在稀疏的屋檐上。
砧头的声响已然残余,
如同岁月的流逝一般漫长。
宝鼎里喷出的余烟缭绕,
琵琶冷落,心中无意拨动,
愁苦常常锁住了我的眉头。
这份苦楚难以向人诉说,
只好写在花笺上。
注释
- 析析:形容风声细微轻柔。
- 翩跹:形容舞动的样子,轻盈而优美。
- 蛩:蟋蟀,常在秋天鸣叫。
- 凄然:悲凉的样子。
- 如洗:形容月光洁净明亮。
- 砧:砧板,古代用于打磨食物的工具。
- 宝鼎:古代烹饪用的鼎,象征富贵。
- 琵琶:一种乐器,常与愁苦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姝,清代诗人,生活在江南,擅长诗词,尤其以描写秋景和抒发个人情感见长。她的作品多表现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风入松 秋夜》创作于清代的一个秋夜,正值金风送爽之时,诗人通过描写秋夜的景色,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愁苦,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秋夜的宁静与孤寂。开头两句“金风析析绕窗前,梧叶舞翩跹”描绘了秋风轻柔的感觉,以及梧桐树叶的舞动,营造出一种恬静而又略显萧瑟的氛围。接下来的“空阶蛩语无休歇”通过蟋蟀的鸣叫,进一步加强了秋夜的寂静与凄凉。
而“天上月明如洗,桂枝影堕疏檐”则通过月光的清澈和桂树的影子,展现了秋夜的美丽与宁静,却又在美中透出一丝孤独。后面几句则转向内心的感受,“琵琶冷落无心拨,为闲愁常锁眉尖”,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与烦恼。最后一句“这苦向人难诉,还来题上花笺”,更是把作者的孤独和愁苦升华到了一种无以言表的境地。
整首诗以清晰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展示了秋夜的美丽与人的孤独,透过自然景象,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挣扎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金风析析绕窗前:描绘秋风轻柔地拂过窗前,营造出一种秋天的氛围。
- 梧叶舞翩跹:梧桐树叶在风中舞动,表现出秋的生机与美丽。
- 空阶蛩语无休歇:空荡的台阶上蟋蟀的鸣叫声不断,增加了寂静的氛围。
- 不由人无限凄然:这种声音引发了内心的无限凄凉感。
- 天上月明如洗:月光明亮清澈,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桂枝影堕疏檐:桂树的影子洒落在稀疏的屋檐上,增添了秋夜的美感。
- 砧残漏永如年:砧头的声响像是岁月的流逝,令人感到时间的无情。
- 宝鼎喷馀烟:宝鼎中喷出的烟雾,象征着生活的琐碎与繁忙。
- 琵琶冷落无心拨:琵琶无人弹奏,表现了心情的孤独与无奈。
- 为闲愁常锁眉尖:愁苦常常让人皱眉,展示了诗人的内心挣扎。
- 这苦向人难诉:这种苦楚难以向他人倾诉,增加了孤独感。
- 还来题上花笺:只好将这些情感写在花笺上,表达了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月明如洗”将月光比作洗净的水,形象而生动。
- 拟人:“蛩语无休歇”赋予了蟋蟀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秋夜的景色,表达了孤独、凄凉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苦楚与人生无奈。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也揭示了人们在生活中的孤独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风:象征着季节的变迁与时间的流逝。
- 梧叶:代表着离愁与孤独。
- 月光:象征着清澈与内心的宁静。
- 琵琶:象征着情感的表达与内心的孤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金风析析绕窗前中的“析析”表示什么? A. 细微轻柔
B. 强烈刺耳
C. 冷酷无情
D. 悲伤凄凉 -
“琵琶冷落无心拨”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快乐无忧
B. 孤独无奈
C. 兴奋激动
D. 冷漠无情 -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生活的美好
B. 人的孤独与思考
C. 自然的壮丽
D. 爱情的甜蜜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 白居易《夜雨寄北》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描写了月夜的孤独情感,展现了对亲人的思念。
- 李白《静夜思》:通过月光引发对故乡的思念,与范姝的孤独感相呼应。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清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