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学士秋怀一十五首》

时间: 2025-01-04 11:50:27

饱饭茶瓯到手空,缓寻芳事夕阳风。

旋移丝竹深藏笋,漫长秋花远避丛。

意思解释

和学士秋怀一十五首

原文展示:

饱饭茶瓯到手空,
缓寻芳事夕阳风。
旋移丝竹深藏笋,
漫长秋花远避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吃饱了饭,手中只剩空茶杯,慢慢地寻找秋天的花事,感受着夕阳的微风。悠然地转动丝竹乐器,隐匿在深处的竹笋,漫长的秋天花朵避开了繁茂的丛林。

注释:

  • 饱饭:吃饱了的意思。
  • 茶瓯:盛茶的杯子。
  • 芳事:指的是花事,或指花开时的美好景象。
  • 丝竹:古代乐器,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 藏笋:隐蔽或藏匿在深处的竹笋。
  • 秋花:秋天盛开的花。
  • 避丛:远离繁茂的花丛。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丝竹”乐器的提及,以及“秋花”的意象,体现了宋代人对于自然和音乐的热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诗歌常常富含哲理,体现出对生活的深入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秋季,可能是诗人对秋天的思考和感悟,诗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李弥逊的《和学士秋怀一十五首》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秋天的独特魅力。首联“饱饭茶瓯到手空”,表达了一种丰盈后的空虚感,似乎在暗示生活的富足与内心的缺失。接下来的“缓寻芳事夕阳风”,则蕴含着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诗人在秋日的黄昏中,慢慢地寻找着秋天的花事,感受着自然的细腻变化。

第三句“旋移丝竹深藏笋”,通过音乐的意象,表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音乐与自然相融,显得格外动人。而最后一句“漫长秋花远避丛”,则承载着对美好事物的追寻和对繁杂生活的逃避,进一步深化了诗中的情感基调。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的描绘,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内心的情感波动。秋天的景色在这里不仅是自然的描写,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饱饭茶瓯到手空:吃饱喝足,手中的茶杯却是空的,象征着物质的满足与精神的空虚。
  2. 缓寻芳事夕阳风:在夕阳的微风中,慢慢寻找秋天的花事,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悠闲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3. 旋移丝竹深藏笋:音乐的旋律在深藏的竹笋中悠然流淌,表现了音乐与自然的和谐美。
  4. 漫长秋花远避丛:秋天的花朵在繁茂的丛林中远离,象征着对繁杂生活的逃避和对简单美好的追求。

修辞手法:

  • 对仗:首联的“饱饭”和“茶瓯”,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丝竹”、“秋花”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秋日氛围。
  • 比喻:将生活的丰盈与内心的空虚进行对比,体现出诗人的思考与感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同时也反映出物质富足与内心空虚的矛盾,揭示了生活中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茶瓯:象征着生活的平淡与安逸。
  • 丝竹:代表着音乐与自然的和谐。
  • 秋花:象征着美好事物的短暂与珍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饱饭茶瓯到手空”表达了什么情感? A. 物质的满足
    B. 精神的空虚
    C. 对生活的满足

  2. “旋移丝竹深藏笋”中的“丝竹”指的是什么? A. 竹子
    B. 一种乐器
    C. 一种植物

  3. 诗人对“秋花”的态度是? A. 追求
    B. 避免
    C. 忽视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赤壁赋》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词对比:

李弥逊的描写更侧重于对自然细腻的观察,而苏轼则通过更为宏大的视角展现自然的壮丽。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前者细腻,后者豪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