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德甫席上作次韵二首》

时间: 2025-01-19 21:43:50

万境全归一瞬中,山河日月尽含容。

若将明暗分迷悟,公案从今又一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万境全归一瞬中,山河日月尽含容。若将明暗分迷悟,公案从今又一重。

白话文翻译:

万物的境界都归于这一瞬间,山河、日月都尽在其中。如果能够将明暗分别开来,迷与悟的境界又将再上一层。

注释:

  • 万境:指所有的境界、景象。
  • 一瞬中:在一个瞬间里。
  • 山河日月:指自然界的一切,象征广阔的天地。
  • 含容:包含、包容。
  • 明暗:光明与黑暗,象征知识与无知、觉悟与迷惑。
  • 公案:佛教中讨论的道理或问题,通常指修行中的难题。

典故解析:

“公案”源自佛教,指的是禅宗中师徒间讨论的难题,常常用以启发弟子思考。此处用以表示在明悟与迷惑之间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生卒年不详)是宋代的一位诗人,其作品多以哲理和自然为主题,风格独特,常常表达对人生和宇宙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李弥逊的一个闲适时刻,可能是他在德甫席上与友人聚会时所作,借以表达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反映了当时士人追求心灵自由和哲学思考的风潮。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而深刻的语言传达了哲学思考的深邃。开篇“万境全归一瞬中”,将万物的复杂与纷繁化为一瞬的体验,体现了诗人对瞬间的深刻领悟,暗示着时间与空间的相对性。而“山河日月尽含容”则进一步扩展了这一瞬间的广度与深度,强调自然界的宏大与包容。在接下来的两句中,诗人提到明与暗的对立,似乎在引导读者思考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明与暗的分辨不仅是知识的积累,也是心灵的觉悟。最后一句“公案从今又一重”则表明,理解和领悟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寓意着人生的修行与探索永无止境。整首诗结合了哲理与自然,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和对人生、宇宙的探索精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万境全归一瞬中:所有的事物和境界都归结为一个瞬间,显示出时间的流动与变化。
  2. 山河日月尽含容:山河、日月的壮阔都被包含在这一瞬间,展现了自然的宏伟与包容。
  3. 若将明暗分迷悟:如果能够将光明与黑暗、迷惑与觉悟分开。
  4. 公案从今又一重:那么在此基础上,理解将又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明暗的对比,突出觉悟与迷惑的关系。
  • 象征:山河、日月象征自然的永恒和人类的渺小。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人生的领悟与探索,强调在短暂的瞬间中蕴含了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理解,鼓励人们在明与暗之间不断寻求自我觉悟。

意象分析:

  • 万境:象征万物的复杂性与整体性。
  • 一瞬: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瞬间的永恒。
  • 山河日月:象征自然的宏伟和生命的广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万境全归一瞬中”表达了什么思想? A. 时间的流动
    B. 万物的统一
    C. 自然的变迁
    D. 人生的短暂

  2. “公案从今又一重”中的“公案”指的是什么? A. 问题
    B. 道理
    C. 迷惑
    D. 感悟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李弥逊的这首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在意象上有相似之处,均表现了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哲理思考。李弥逊关注瞬间的领悟,而王维则更多表现出自然与人心的和谐,二者展现了不同的哲学思考方式。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弥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