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迎仙道中二首
李弥逊
壶山孤秀似西山,
道上归人洗眼看。
到我西山山有伴,
不知谁伴此山闲。
白话文翻译
第一首:壶山的孤独与秀丽仿佛是西山,道路上归来的人在这里洗净眼睛欣赏。来到我的西山,却有了伴侣,不知道是谁在陪伴这座山的闲适。
注释
- 壶山:指山的形状像壶,孤独而秀丽,象征独特的风景。
- 归人:指回家的人,暗指游子或行者。
- 洗眼:比喻用眼睛欣赏美景,清新眼界。
- 山有伴:诗人来到西山,感到自己不是孤单的。
- 不知谁伴:表达对陪伴者身份的疑惑,暗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约1080-约1130),宋代诗人,其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色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与哲思。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美景,融入个人感受,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李弥逊游历西山时,受到自然景色的启发,表达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孤独与陪伴的思考。诗中展现了人与自然的深厚联系,反映出当时社会对自然美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壶山与西山的孤独与秀丽,展现了自然的奇特与细腻。起初,诗人描绘了壶山的孤独美,接着引入“归人洗眼看”的意象,暗示人们在归途中的惬意与思考。接下来的“到我西山山有伴”则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变化,从孤独转向与自然的共鸣,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向往。最后一句“不知谁伴此山闲”则引发读者的思考,暗示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之间的陪伴是无形的。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情感,展现出诗人对山水的深切体悟与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壶山孤秀似西山:壶山的孤独与优雅,仿佛是西山的影像,表达了自然之美。
- 道上归人洗眼看:归来的人在路上欣赏风景,感受自然的魅力与宁静。
- 到我西山山有伴:来到西山后,发现周围的山并不孤单,感受到自然的陪伴。
- 不知谁伴此山闲:对陪伴者的身份感到困惑,暗指自然的无形陪伴,人与自然的和谐。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壶山比作西山,强调其独特的美丽。
- 拟人:赋予山以“伴”之意,体现出诗人与自然的情感联系。
- 对仗:如“洗眼看”与“山有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与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敬仰与对孤独的思考,反映了自然不仅是背景,更是心灵的陪伴。
意象分析
- 壶山:象征孤独与优雅,代表自然的独特。
- 归人:象征着游子与自然的关系,表达归属感。
- 西山:代表着自然中的陪伴与和谐,暗示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壶山与西山的比较反映了什么主题? A. 自然之美
B. 人生孤独
C. 归属感
D. 以上皆是 -
“洗眼”在诗中有什么含义?
A. 清洗眼睛
B. 欣赏美景
C. 休息
D. 旅行 -
诗中提到的“伴”指的是什么?
A. 朋友
B. 自然
C. 家人
D. 不确定
答案
- D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问答》 — 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写,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思考。
- 《静夜思》 — 李白对自然与孤独的思考,虽有不同题材,但情感相通。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同样描绘孤独与自然,但侧重于对故乡的思念。
- 王维《山居秋暘》:强调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平和,风格与李弥逊相似。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李弥逊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