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柏崎园观百花会》
时间: 2025-01-01 13:52: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庭芳·柏崎园观百花会
作者: 潘飞声 〔清代〕
绣织琼台,香围金屋,锦城春色重重。
西华游戏,欧碧化珠宫。
谁唤道人七七,催顷刻妆点娇浓。
争知道,休挝羯鼓,花信已潜通。
华鬘看著手,十洲旖旎,不见愁红。
况霓裳漫舞,齐护东风。
却恐宵深梦冷,烧电烛光照帘栊。
归情好,河阳旧县,我亦种花农。
白话文翻译:
在绣花的琼台上,香气围绕着金色的屋子,锦城的春色层层叠叠。
西华山上游玩,欧碧山的珍珠宫殿。
是谁在呼唤那七七的道人,催促她赶紧打扮得更加娇美?
谁知道呢,别敲击羯鼓,花信已经悄然传来。
华鬘轻轻握在手中,十洲的美景旖旎,愁红的花儿看不见。
何况霓裳漫舞,齐心协力迎接东风。
只怕夜深梦冷,烛光在帘栊照耀。
归来的心情美好,河阳的旧县,我也愿意做个种花的农夫。
注释:
- 绣织琼台:指精美的台子,象征华丽的环境。
- 香围金屋:指芬芳的花香环绕着金色的房屋,暗示着奢华和美丽。
- 西华游戏:西华山的游玩活动,体现了春天的欢乐。
- 羯鼓:一种击打乐器,常用于庆祝活动。
- 华鬘:装饰品,常用于美化装扮。
- 十洲:古代传说中的十个岛屿,象征着美好和富饶。
- 霓裳:华丽的衣服,暗指美丽的舞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潘飞声,清代诗人,以其优雅的词风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他的作品常以春天、花卉为题材,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创作背景:这首词创作于百花盛开的季节,正值花会之时,诗人通过描绘花会的热闹景象,表达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满庭芳·柏崎园观百花会》是一首描绘春日花会的词作,展现了清代文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及对生活情趣的追求。整首词以绣织琼台的华丽场景开篇,传达出一幅春日繁花似锦、生机勃勃的画面。词中不仅有对花朵的赞美,更有对生活中细腻情感的观察。
“西华游戏,欧碧化珠宫”一句,生动描绘了春日游玩的愉悦场景,西华山和欧碧山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春日图画。而“争知道,休挝羯鼓,花信已潜通”则转向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的美好。
接下来的“华鬘看著手,十洲旖旎”描绘了花会上的盛装和美丽的景色,展示了人们在春日中的欢愉。而最后的“归情好,河阳旧县,我亦种花农”则展现了诗人向往宁静生活的情怀,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传递出一种春天的生机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优雅的文人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绣织琼台,香围金屋:描绘华丽的环境,暗示奢华的生活。
- 锦城春色重重:春天的美丽景色层层叠叠,象征着春天的繁荣。
- 西华游戏,欧碧化珠宫:描写春日游玩的情景,展现自然美和人文美的结合。
- 谁唤道人七七,催顷刻妆点娇浓:引入人物,表达对美丽的渴望。
- 争知道,休挝羯鼓,花信已潜通:感慨时间流逝,提醒珍惜美好。
- 华鬘看著手,十洲旖旎,不见愁红:描绘花会的盛况,传达欢乐的氛围。
- 况霓裳漫舞,齐护东风:展现欢庆场景,象征着对春天的热情。
- 却恐宵深梦冷,烧电烛光照帘栊:表达对夜深冷清的担忧,烛光照亮一角。
- 归情好,河阳旧县,我亦种花农: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回归自然的愿望。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绣织琼台”比喻华丽的场景。
- 对仗:如“绣织琼台”与“香围金屋”,形成对称美。
- 拟人:如“花信已潜通”,赋予花信生命。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表现了对春天的赞美、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琼台:象征华丽。
- 金屋:象征富贵。
- 花信:象征春天的到来。
- 霓裳:象征美丽和欢庆。
- 种花农:象征归属和宁静生活的愿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潘飞声
D. 白居易 -
"绣织琼台,香围金屋"中,“香围金屋”指的是什么?
A. 美丽的花香环绕金屋
B. 金屋里有香水
C. 金屋外有香气
D. 金屋是香味的来源 -
诗中提到的“十洲”象征什么?
A. 幸福
B. 富饶
C. 美好
D. 自然
答案:
- C. 潘飞声
- A. 美丽的花香环绕金屋
- B. 富饶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日吟》:同样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
- 《清明》:表达对春天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与潘飞声的作品都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但李清照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潘飞声则更侧重于描绘春日欢庆的场景。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唐宋词研究》
- 《词学研究资料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