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题徐武贻小像》
时间: 2025-01-04 10:22:2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庭芳 题徐武贻小像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碧筱千竿,红兰一架,松涛韵杂笙竽。
科头箕踞,旁置小风炉。
回首文贞旧业,凄凉绝绿野荒芜。
牢之好,家传宅相,名已动京都。
踌躇。当日事,记曾抚掌,为我披图。
拟闲题数语,貌尔清癯。
讵料山邱华屋,重来处此诺还逋。
徐君墓,未成挂剑,聊报秣陵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幽的环境,竹子成行,兰花独放,松涛与乐器声交织在一起。我坐着,旁边有个小炉子。回首往昔,我的文采与成就已经在荒凉的绿野中消逝。家族的荣耀和传承,已经传遍了京都。此刻我感到彷徨,想起当年曾经拍手称赞,为我绘制了这幅图画。准备闲聊几句,想说你的清瘦模样。没想到在这座山丘和华丽的房子,再次回到这里,之前的承诺却未能实现。徐君的坟墓,尚未挂上宝剑,姑且用这封信向你问候。
注释
- 碧筱:指青翠的竹子。
- 红兰:指红色的兰花。
- 松涛韵:松树的风声,富有韵律感。
- 科头箕踞:形容人坐姿,头戴帽子,像个学者。
- 文贞:指作者的文采和成就。
- 牢之好:指家族的好名声。
- 秣陵:指南京地区,古称秣陵,徐君指徐武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25年-约1700年),字子华,号容斋,江苏人,清代著名诗人、词人。他的作品以优美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陈维崧对友人徐武贻小像的题词,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友情以及对往昔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满庭芳 题徐武贻小像》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映射出作者对过往的追忆和对友人的思念。开篇描绘了竹林、兰花和松涛的清幽环境,营造出一种宁静、淡雅的氛围。接着,诗人回首往昔,揭示了自己在文坛上的成就与现状的对比,感受到了一种凄凉和失落。
通过“牢之好,家传宅相,名已动京都”的描绘,诗人展现了家族的荣耀与自身的无奈,揭示了时代变迁带来的无情感受。此后,诗人回忆与徐武贻的往事,表达了友谊的珍贵和对昔日欢聚时光的怀念。
最后,诗人以对徐君墓的描写收尾,留下了一种未竟的遗憾,体现了对友人的思念与深情。整首诗情真意切,运用丰富的自然意象,传达出浓厚的乡愁与对友谊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碧筱千竿,红兰一架”:描绘出竹子和兰花的清新景象,营造出恬静的环境。
- “松涛韵杂笙竽”:松树的风声与乐器声交织,增添了诗的韵律感。
- “回首文贞旧业”:回忆起自己曾经的成就与文采。
- “凄凉绝绿野荒芜”:感叹时光流逝,往昔的辉煌已不复存在。
- “牢之好,家传宅相”:家族荣耀与传承,表明诗人对家庭的自豪感。
- “踌躇。当日事”:表达对往昔时光的回忆与感慨。
- “拟闲题数语,貌尔清癯”:准备写几句闲聊,形容友人清瘦的模样。
- “讵料山邱华屋”:未曾想到重回故地,却是满心惆怅。
- “徐君墓,未成挂剑”:对友人的思念与未能实现的承诺。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例如“松涛韵”将自然的声音拟人化,增加了诗的音韵美。此外,意象的运用丰富而生动,使得整个诗歌充满了画面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对往昔岁月的追忆,以及对家族荣耀的自豪感,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对友情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碧筱:象征清雅、高洁的品质,代表着诗人的理想。
- 红兰:寓意友情的美好与珍贵。
- 松涛:象征自然的和谐与宁静。
- 徐君墓:代表着对逝去友人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碧筱”指的是什么?
A. 兰花
B. 竹子
C. 松树 -
“牢之好”指的是什么?
A. 家族的荣耀
B. 友人的情谊
C. 自身的成就 -
诗人在诗中感叹什么?
A. 自己的成就
B. 友人的离去
C. 时光流逝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城子·密州出猎》 - 苏轼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辛弃疾
诗词对比
在主题上,陈维崧的《满庭芳》与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都表现了对往昔的追忆与对人事变迁的感慨,但苏轼的作品更多地展现了豪放的个性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而陈维崧则更显柔情与细腻。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陈维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