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中三雪》

时间: 2025-01-06 14:17:17

一腊不虚度,三雪自相因。

暗添池上凌,稍压麦中尘。

余润想犹在,苦寒将及春。

殷勤欲尽酒,扶养病衰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腊不虚度,三雪自相因。
暗添池上凌,稍压麦中尘。
余润想犹在,苦寒将及春。
殷勤欲尽酒,扶养病衰人。

白话文翻译

这一腊月的时间没有虚度,三场雪都是相互关联的。
悄悄地给池塘上增添了冰霜,稍微压下了麦田上的尘土。
剩余的湿润好像仍然存在,虽然严寒即将过去,春天快要来临。
我热心地想尽情地饮酒,扶持着已经衰弱的病人。

注释

  • :腊月,农历十二月。
  • 三雪:指三场雪,象征着寒冬的严酷。
  • :冰霜,指池塘表面的冰。
  • :尘土,麦田里的灰尘。
  • 余润:剩余的湿气或湿润。
  • 苦寒:严寒的冬天。
  • 殷勤:热心、殷切的态度。
  • 病衰人:指身体虚弱或生病的人。

典故解析

腊月是中国农历的最后一个月,常常与丰收、祭祀等活动有关。腊月的雪象征着严冬,而诗中提到的饮酒、扶持病人,则体现了对人情冷暖的思考和对生命的关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1112),字子由,号晦庵,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与弟苏轼齐名,兄弟二人被称为“苏门二学士”。苏辙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融入了深厚的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腊月期间,正值寒冬,作者通过描写冬季的雪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及对他人健康的关怀。

诗歌鉴赏

《腊中三雪》以腊月的三场雪为切入点,展现了冬季的景象与人们的情感。诗中,苏辙通过雪与湿润的对比,传达出冬天的寒冷与即将到来的春天的希望。这种自然景象的描写,不仅仅是对天气的观察,更蕴含着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他人关爱的体现。

首联“一腊不虚度,三雪自相因”开篇便将腊月与雪的关系紧密相连,体现了冬季的寒意与岁月的流逝。接下来的“暗添池上凌,稍压麦中尘”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冬季对自然的影响。紧接着“余润想犹在,苦寒将及春”则使人感受到即使在寒冷的季节,春天的气息依旧在悄然降临,充满了希望和期待。

最后两句“殷勤欲尽酒,扶养病衰人”反映了诗人的关怀之情,暗示着在寒冷的冬季,人们更需要彼此的照顾与温暖。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更深刻地反映了人们在寒冬中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他人的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腊不虚度:腊月的时间被充分利用,暗示着时间的珍贵。
  • 三雪自相因:三场雪的降临与腊月的时节息息相关。
  • 暗添池上凌:雪悄然无声地在池塘上形成了冰霜。
  • 稍压麦中尘:雪压制了麦田中的尘土,象征着保护。
  • 余润想犹在:冬季的湿气依旧存在,暗示着活力。
  • 苦寒将及春:虽寒冷,但春天即将来临。
  • 殷勤欲尽酒:诗人想要尽情地饮酒,表达热情与关心。
  • 扶养病衰人:关心生病和虚弱的人,体现人文关怀。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余润想犹在,苦寒将及春”,前后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用“雪”与“湿润”来反映生命的状态。
  • 拟人:让自然现象(雪、冰)与人情感相互交织,营造出和谐的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活的热爱,表达了在寒冷的冬季,人与人之间应更加互相关照和关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腊月: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岁末的反思。
  • :象征寒冷、纯洁,也暗示生命的沉寂。
  • 池水与麦田:自然界的生机与孕育,寓意希望。
  • :象征人际关系中的温情与欢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一腊不虚度”中的“腊”指的是哪个月份?

    • A. 十二月
    • B. 一月
    • C. 二月
  2. “三雪自相因”中提到的“三雪”有几场雪?

    • A. 两场
    • B. 三场
    • C. 四场
  3. “殷勤欲尽酒”的“殷勤”意为?

    • A. 冷漠
    • B. 热心
    • C. 疏远

答案

  1. A. 十二月
  2. B. 三场
  3. B. 热心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自然变化与人情的关怀。
  • 白居易的《赋得古草原送别》:反映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诗词对比

  • 苏辙《腊中三雪》杜甫《春望》:两者都在描绘自然景象的同时,寄托了对社会的关怀与对生命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宋诗词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