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檄桥观打鱼用杜公观打鱼韵》
时间: 2025-01-17 09:48:1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棒檄桥观打鱼用杜公观打鱼韵
作者: 吴廷香 〔清代〕
庐江近水非通津,
山梁涨雪堆如银。
冶父瀑下黄陂满,
泼剌时复来游鳞。
居民大罾船户网,
圜桥观者争凝神。
老饕得鱼且佐酒,
雨余几研无纤尘。
王家铁枪哥舒刀,
江南烽火连在高。
武昌松江尽肥美,
乱流一网无遁逃。
须知鱼亦我所欲,
玉箸金盘总萧瑟。
长鲸鼓浪何时休,
底事吞舟坐相失。
白话文翻译
在庐江附近的水面上,水流并不畅通,
山梁上积雪如银般闪耀。
冶父瀑布下的黄陂水满如注,
时而泼洒,鱼儿在水中游动。
村民们打着大网,船户们在忙碌,
拱桥上观赏者争相凝视。
老饕享受着美味的鱼,伴着酒,
雨后的水面,清澈无尘。
王家的铁枪和哥舒刀,
江南的烽火依旧高悬。
武昌和松江的鱼虾丰腴,
乱流中一网打尽,鱼儿无处逃。
必须知道,鱼也是我所渴望的,
用玉箸金盘盛着,但一切却显得萧瑟。
长鲸鼓起巨浪,何时才能平息,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小舟失去方向?
注释
字词注释
- 庐江:指庐江流域,水系发达之地。
- 非通津:不通往海口,形容水流不畅。
- 冶父:指冶父山,因其有瀑布而闻名。
- 泼剌:声响,形容水流的声音。
- 老饕:指爱吃美食的人。
- 哥舒刀:古代一种兵器,象征战争。
- 烽火:战争的信号,象征动荡。
- 长鲸:比喻大浪,象征波澜壮阔的江河。
典故解析
- 冶父瀑:历史上著名的景点,与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有关。
- 王家铁枪:可能指代历史名将与战争的隐喻,反映出社会动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廷香,清代诗人,以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著称,作品多涉及生活和自然的观察,风格清新、细腻。
创作背景
诗作于清代,社会动荡与自然景观交织,诗人通过描绘打鱼场景,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社会的风云变幻。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庐江附近的自然风光与人们的生活,构建了一幅生动的打鱼场景。诗人在描绘山水时,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而在对人们捕鱼的细致刻画中,则流露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诗中提到的“老饕得鱼且佐酒”,不仅勾勒出一种生活情境,也隐喻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社会动乱的隐喻逐渐浮现,尤其是“王家铁枪哥舒刀”的出现,提醒读者在享受自然美好的同时,不应忽视外部环境的影响。整首诗在自然与人文交融中,表现出一种复杂的情感,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社会动荡的忧虑,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庐江近水非通津:开篇设定了地点,暗示水流不畅的情境。
- 山梁涨雪堆如银:描绘雪山的美丽,营造出清新自然的氛围。
- 冶父瀑下黄陂满:展示冶父山的壮观,水流充沛。
- 泼剌时复来游鳞:水声潺潺,鱼儿游动,表现生机。
- 居民大罾船户网:反映出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
- 圜桥观者争凝神:人们聚集观赏,构建热烈的场景。
- 老饕得鱼且佐酒:表现人们享受生活的乐趣。
- 雨余几研无纤尘:雨后清新的环境,象征纯净。
- 王家铁枪哥舒刀:暗示战争的存在,增添紧迫感。
- 江南烽火连在高:强调社会动荡,充满忧虑。
- 武昌松江尽肥美:描绘自然资源的丰富。
- 乱流一网无遁逃:鱼无处可逃,暗喻社会的无奈。
- 须知鱼亦我所欲:表达个人欲望的复杂性。
- 玉箸金盘总萧瑟:奢华的生活却显得冷清。
- 长鲸鼓浪何时休:呼唤平静,渴望安宁。
- 底事吞舟坐相失:质问失去方向的根本原因。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如“山梁涨雪堆如银”将自然景色生动传达。同时,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在动荡社会中对生活的反思。诗人在美丽的自然景观中,隐含了对社会现状的忧虑,表现出一种矛盾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梁:象征自然的雄伟与宁静。
- 鱼:象征生活的富饶与人们的欲望。
- 雪:象征纯洁与美好。
- 铁枪、刀:象征战争与动乱。
- 酒:象征生活的享受与人情的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冶父瀑”指的是(A. 一种鱼 B. 一个山名 C. 一种兵器)。
- 诗中“老饕”指的是(A. 爱吃美食的人 B. 渔夫 C. 诗人本人)。
- 诗的主题主要探讨(A. 自然美 B. 生活的享受 C. 人与自然的关系及社会动荡)。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雪》:柳宗元的作品,描绘江上雪景,情感孤寂。
- 《渔舟唱晚》:王安石的诗歌,表现渔民生活的乐趣。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相对比,吴廷香的诗更注重描写自然与生活,而李白则更关注历史与抒情,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