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感怀 其二》

时间: 2025-01-01 13:44:23

才看倒峡又倾盆,两地关心错昼昏。

济北惊传千里赤,海南厌见野云屯。

十家九室蛙生灶,八口三餐草掘根。

惭愧公私无一补,昂藏七尺负乾坤。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雨中感怀 其二
才看倒峡又倾盆,两地关心错昼昏。
济北惊传千里赤,海南厌见野云屯。
十家九室蛙生灶,八口三餐草掘根。
惭愧公私无一补,昂藏七尺负乾坤。

白话文翻译:

我刚才看到山峡中雨水如倾,两个地方的心情因为白天黑夜错位而互有牵挂。
从济北传来惊人的消息,千里之外的灾情令人震惊;而海南这边则厌倦了野外云彩的聚集。
十户人家中有九户的灶台都被蛙声占据,八口人三餐只能靠挖草根来维持。
我感到惭愧,公私之间无处可补,昂首挺胸七尺躯体却承载着整个天地。

注释:

  1. 倒峡:指山峡,可能是特指某个地区的自然景观。
  2. 济北:指的是黄河以北的地区,文中提到的“千里赤”可能是指战乱或灾害。
  3. 海南:指中国的一个省份,南海中的岛屿。
  4. 蛙生灶:指由于水灾,蛙声在家中响起,暗示灾难的影响到达家庭生活。
  5. 草掘根:指在艰难情况下,靠挖掘野草的根茎来充饥。
  6. 昂藏七尺:指作者的身高,象征着自己的身分与责任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林兴泗,清代诗人,才华横溢,作品多涉及自然景观与社会时事,风格清新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反映了当时的自然灾害和民生困苦,诗人通过个人感受表达对社会的关怀与反思。

诗歌鉴赏:

《雨中感怀 其二》以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灾害的关注与对民生困境的同情。诗中通过描绘山峡的倾盆大雨,映射了人们在灾难面前的无奈与焦虑。特别是在“十家九室蛙生灶,八口三餐草掘根”一句中,诗人用平实而又生动的语言,展现了灾后生活的艰辛,令人心痛。最后两句以自责与反思结尾,表现出诗人对自身无能为力的惋惜,表达了他作为一个有情怀的人的责任感与对社会的关注,具有深厚的情感基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才看倒峡又倾盆:指刚看到山峡中倾盆而下的雨,表现出自然的猛烈。
  • 两地关心错昼昏:两地因时间差而互相关心,反映人们对彼此的牵挂。
  • 济北惊传千里赤:从济北传来灾难消息,表现了社会的动荡。
  • 海南厌见野云屯:海南地区因天气阴沉而感到厌烦,传达出忧虑情绪。
  • 十家九室蛙生灶:灾后家庭生活艰难,蛙声代替了人声,象征了困境。
  • 八口三餐草掘根:生活困苦,只能依靠挖草根维持生计。
  • 惭愧公私无一补:感到惭愧,无法对个人和社会有所补救。
  • 昂藏七尺负乾坤:自信昂首,承载着对社会的责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灾难与蛙声相联系,增强了诗的情感。
  • 对仗:如“十家九室”、“八口三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灾害的关注,反映了民众生活的艰辛,最终转向自我反思,表现了对社会责任的思考。

意象分析:

  1. :象征自然力量与灾难,反映了人们的无奈。
  2. 蛙声:代表生活的困境与家庭的破碎。
  3. 草根:象征生存的艰难与不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该诗主要描写了什么?

    • A. 自然美
    • B. 战争
    • C. 自然灾害与民生困境
    • D. 个人情感
      答案:C
  2. “十家九室蛙生灶”这一句表现了什么?

    • A. 生活富裕
    • B. 灾后生活艰难
    • C. 乡村宁静
    • D. 自然和谐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昂藏七尺”指的是什么?

    • A. 身高
    • B. 自信
    • C. 责任感
    • D. A和C都对
      答案: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描绘了战乱带来的痛苦,表现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自然意象表达离愁与人生哲理,体现了人文关怀。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林兴泗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