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花》
时间: 2025-01-19 19:10:38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陌上花
作者: 周之琦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烧槽断后来迟,醉舞丽情空采。
旧谱新声,同是梦中虚籁。
诔词凄绝家山破,何止雕栏春改。
趁星期惯见蕙炉烟影,绛河斜带。
黯银屏未冷西风吹处,怨入蓉裳荷盖。
半玦潸痕,却倚翠眉先贷。
凭肩已自伤心煞,那复而今能待。
问黄姑看取穿针楼下,袖罗谁在。
白话文翻译:
烧槽的火已经熄灭,归来的路途却格外缓慢;
在醉意中舞蹈,情意绰约,却是空洞的追寻。
旧曲新声,皆在梦中虚幻的音律。
哀伤的词句令人心碎,家乡的山河已然破败,
更何况那雕刻的栏杆,也随春天的变迁而改变。
趁着习惯了的星期,看到蕙草的烟影,河流斜带。
银屏尚未冷却,西风吹来,却又添了几分怨恨,
那怨恨融入了荷花的衣裳。
泪痕湿润了半边,倚靠在翠眉上,似乎在向我借情。
我已因思念而心伤,今天又怎能再等待?
问问黄姑,看看穿针楼下,谁的衣袖在那儿飘动?
注释:
- 烧槽断: 烧槽是指烧火的地方,暗指生活的温暖已消失。
- 醉舞丽情空采: 醉意中跳舞,尽管情意绰约,但却是虚无的追寻。
- 诔词凄绝: 诔词是指悼词,表达了对故乡的悲痛。
- 蕙炉烟影: 蕙草的香气,象征着美好的回忆。
- 绛河斜带: 指绛河的流淌,描绘出美丽的景色。
- 黄姑: 传说中的织女,象征着美丽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之琦,清代诗人,生于文人世家,才华横溢,擅长诗词,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交融。他的诗风典雅,常用古典的意象表达复杂的情感。
创作背景:
《陌上花》写作背景应与作者的个人经历、社会环境及当时的文化风气有关,诗中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爱情的感慨。
诗歌鉴赏:
《陌上花》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诗的开头,借用“烧槽断”来表现昔日的温暖已不复存在,随之而来的“醉舞丽情空采”,则展现了一种追寻美好的渴望,然而这种渴望却是空洞的。接着,诗人用“旧谱新声”来映射对过往的怀念,虽然一切似乎都在梦中,但那份情感依然真实。
之后,诗人引入了伤感的典故,表达对故乡的哀痛,体现出一种无奈与失落。“趁星期惯见蕙炉烟影”,在细腻的描绘中流露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而“黯银屏未冷西风吹处”,则是情感的进一步升华。诗的最后几句充满了对未来的无奈与迷茫,表现出对生活的深思。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周之琦高超的艺术表现力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烧槽断后来迟: 描述温暖的家已不复存在,路途漫长。
- 醉舞丽情空采: 在醉意中舞动,情感却是虚无的。
- 旧谱新声: 旧曲新声,表达对美好往昔的怀念。
- 诔词凄绝家山破: 悼词悲痛,故乡的山河已被破坏。
- 趁星期惯见蕙炉烟影: 习惯于生活的点滴,看到蕙草的烟影。
- 黯银屏未冷西风吹处: 银屏的阴影下,西风吹来,增加伤感。
- 怨入蓉裳荷盖: 失落的情感融入了荷花的装束。
- 半玦潸痕,却倚翠眉先贷: 泪痕湿润了半边,似乎在向我借情。
- 凭肩已自伤心煞,那复而今能待: 心中已然心伤,未来又如何等待。
- 问黄姑看取穿针楼下,袖罗谁在: 问织女旁边,究竟是谁在那儿。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情感与自然景象结合,增强情感的表达。
- 拟人: 赋予自然以情感,体现诗人的内心感受。
- 对仗: 句式的对仗使得诗歌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故乡的思念、对爱情的追寻以及对生活的感慨展开,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烧槽: 温暖的家,象征着幸福的过去。
- 蕙炉: 美好回忆的象征,代表着纯洁与美丽。
- 银屏: 反射出内心的情感,象征着心灵的阴影。
- 蓉裳: 象征着美丽与柔情,代表着对爱情的向往。
- 黄姑: 织女,代表了美丽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烧槽”象征什么?
- A. 温暖的家
- B. 失去的爱情
- C. 美好的回忆
- D. 未来的希望
-
诗中提到的“蕙炉烟影”主要象征?
- A. 伤感
- B. 美好回忆
- C. 失落
- D. 希望
-
“问黄姑看取穿针楼下”中的“黄姑”指的是谁?
- A. 织女
- B. 仙女
- C. 美人
- D. 妇女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周之琦的《陌上花》与李白的《静夜思》均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但周之琦更侧重于对爱情的感慨,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家乡的怀念。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赏析》
- 《周之琦的文学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