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翁岭》
时间: 2025-01-19 16:54: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上翁岭 曾巩 〔宋代〕
放车秋崖望,所得过旧闻。 初疑古轴画,山水秋毫分。 时见崖下雨,多从衣上云。 濯足行尚侧,心忧踏天文。 八荒正摇落,独余草木薰。 但觉耳目胜,未知筋力勤。 颠毛已种种,世患方纷纷。 何当啸吟此,日与樵苏群。
白话文翻译
我驱车登上秋日的山崖远望,所见之景超出了以往的传闻。 起初我怀疑这是古代画轴中的景象,山水细节清晰可见。 不时看到崖下的雨水,仿佛是从我的衣袖上飘落的云雾。 我在山崖边洗脚行走,心中担忧会踏上天上的星辰。 整个世界正处在凋零之中,唯有这里的草木依然散发着香气。 只觉得眼前的景色令人耳目一新,却未意识到身体的辛劳。 我的头发已经斑白,世间烦恼纷至沓来。 何时才能在此地放声吟唱,日日与砍柴割草的人为伴。
注释
- 放车:驱车。
- 秋崖:秋日的山崖。
- 古轴画:古代画轴中的画。
- 秋毫分:秋毫,指极细微的事物;分,清晰可见。
- 濯足:洗脚。
- 踏天文:踏天,指登上极高的地方;天文,指星辰。
- 八荒:指整个世界。
- 摇落:凋零。
- 草木薰:草木散发香气。
- 颠毛:头发。
- 种种:斑白。
- 世患:世间的烦恼。
- 啸吟:放声吟唱。
- 樵苏:砍柴割草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与王安石、苏轼等人并称“唐宋八大家”。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山水景物,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曾巩在秋日登高远望时所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日登高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深刻感慨。诗中“初疑古轴画,山水秋毫分”一句,以画轴喻景,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山水的细腻之美。“时见崖下雨,多从衣上云”则巧妙地将雨水与云雾相联系,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后文通过对自身境遇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何当啸吟此,日与樵苏群”一句,更是寄托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渴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曾巩诗歌的清新自然之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放车秋崖望,所得过旧闻:诗人驱车登上秋日的山崖远望,所见之景超出了以往的传闻。
- 初疑古轴画,山水秋毫分:起初我怀疑这是古代画轴中的景象,山水细节清晰可见。
- 时见崖下雨,多从衣上云:不时看到崖下的雨水,仿佛是从我的衣袖上飘落的云雾。
- 濯足行尚侧,心忧踏天文:我在山崖边洗脚行走,心中担忧会踏上天上的星辰。
- 八荒正摇落,独余草木薰:整个世界正处在凋零之中,唯有这里的草木依然散发着香气。
- 但觉耳目胜,未知筋力勤:只觉得眼前的景色令人耳目一新,却未意识到身体的辛劳。
- 颠毛已种种,世患方纷纷:我的头发已经斑白,世间烦恼纷至沓来。
- 何当啸吟此,日与樵苏群:何时才能在此地放声吟唱,日日与砍柴割草的人为伴。
修辞手法:
- 比喻:“初疑古轴画”将山水比作古代画轴中的画,形象生动。
- 拟人:“时见崖下雨,多从衣上云”将雨水拟人化,赋予其动态美。
- 对仗:“颠毛已种种,世患方纷纷”对仗工整,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秋日山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境遇的反思,体现了诗人超脱尘世、向往简朴生活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轴画:比喻山水美景,形象生动。
- 崖下雨:与云雾相联系,营造超脱尘世的意境。
- 草木薰:象征生机与希望,与凋零的世界形成对比。
- 颠毛种种:象征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沧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初疑古轴画”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
诗中“何当啸吟此,日与樵苏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B.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C. 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D. 对人生境遇的反思
-
诗中“八荒正摇落,独余草木薰”一句,体现了怎样的意境? A. 世界的凋零与草木的生机 B. 山水的细腻之美 C. 超脱尘世的意境 D. 岁月的流逝与人生的沧桑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秋日山居景色,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苏轼《题西林壁》: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与曾巩《上翁岭》:两首诗都描绘了秋日山居景色,但王维的诗更加注重意境的营造,而曾巩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曾巩的多首诗作,对其诗歌风格有详细介绍。
- 《唐宋诗鉴赏辞典》:对唐宋诗人的诗作有深入的鉴赏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