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瞻和陶渊明杂诗十一首》
时间: 2025-01-04 13:43: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故山纵得归,无复昔遗老。
家风知在否,後生恐难保。
似闻老翁泉,曾作泥土燥。
穷冬忽涌溢,络绎瓶瓮早。
此翁终可信,明月耿怀抱。
从我先人游,安得不闻道。
白话文翻译
即使我能够回到故乡,却已没有昔日的老人了。
家族的风气还在吗?后辈恐怕难以传承。
听说老翁的泉水曾经泥土干涸,
在寒冬时节却忽然涌出,瓶子和瓮也早已满溢。
这个老翁终究是值得信任的,
他心中怀抱着皎洁的明月。
我随同先人游历,怎么能不听闻那道理呢?
注释
- 故山:指故乡的山。
- 昔遗老:昔日的老者,指代故乡的老一辈。
- 家风:指家族的风气和传统。
- 後生:后辈,年轻一代。
- 老翁泉:指老人的泉水,可能是指某个著名的泉水。
- 泥土燥:指泥土干燥,缺水的状态。
- 穷冬:寒冷的冬天。
- 络绎:形容泉水涌流不断。
- 明月:象征纯洁和高洁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是苏洵的儿子,苏轼的弟弟。他与兄长苏轼共同被称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作品涵盖诗词、散文、奏章等,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抒情。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家族纷争频发的时期。诗人通过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后辈传承的忧虑,表达了对家族传统的关注和对未来的担忧。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家族传统的深深关切。开头两句,诗人虽希望归乡,却感到昔日的老人已不再,暗示着传统的消逝与文化的失落。接下来的两句,诗人以“老翁泉”作比,象征着即使在困难的环境中,传统的智慧和精神依然存在。冬天的泉水突然涌出,既是一种自然的反转,也暗示着希望的重生。最后两句则强调了对先辈的追随与对道理的追寻,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意象丰富,情感层次分明,通过对故乡与先辈的追忆,传达了对家族文化的珍视与对未来的期许。诗中“明月”象征着清明与智慧,成为贯穿全诗的精神支柱,体现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故山纵得归,无复昔遗老:诗人希望回到故乡,但那里的老人已不在,表达了对故乡变化的感慨。
- 家风知在否,後生恐难保:诗人担忧家族的传统是否仍在,后辈能否继承这些传统。
- 似闻老翁泉,曾作泥土燥:提到老人的泉水,暗示即使在干旱时也有希望的象征。
- 穷冬忽涌溢,络绎瓶瓮早:寒冬时泉水涌出,象征逆境中的生命力与希望。
- 此翁终可信,明月耿怀抱:老翁象征着智慧与信任,明月是理想与光明的象征。
- 从我先人游,安得不闻道:跟随先辈的足迹,自然能够领悟到道理。
修辞手法
- 比喻:老翁泉比喻传统智慧。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句式对仗。
- 象征:明月象征着理想与智慧。
主题思想
诗歌中心思想在于对传统的珍视与对未来的担忧,展现了诗人对家族与故乡的深情怀念以及对文化传承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故山:象征故乡的根,承载着历史与记忆。
- 老翁:象征着智慧与传统。
- 泉水:象征生命与希望。
- 明月:象征理想与高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老翁泉”象征着什么?
- A. 财富
- B. 传统智慧
- C. 自然力量
答案:B
-
诗人对故乡的情感是:
- A. 失望
- B. 怀念
- C. 忽视
答案:B
-
诗中“明月”的象征意义是:
- A. 纯洁与理想
- B. 黑暗与迷茫
- C. 现实与无奈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苏辙的《和子瞻和陶渊明杂诗十一首》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均表现了对自然与故乡的热爱,但苏辙更强调传统的传承与对后辈的关心,而陶渊明则更多地表现了个人的闲适与对世俗的超脱。两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却在情感表达与侧重点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苏辙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