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病》
时间: 2025-01-06 16:41:0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雨病
作者:苏辙
晴送麦入仓,雨催谷含穗。
共怪天公仁,曲尽老农意。
谁为三日霖,下漉一丈地。
百谷争奔流,通川不可厉。
夜闻屋山落,昼说城闉闭。
老羸知奈何,脾病尤所畏。
中宵得暴下,亭午卧忘起。
良医过我言,勿药行自喜。
损食存谷神,收心辟邪气。
兀然槁木居,油尔元和至。
天唯不穷人,人则昧其理。
学道三十年,愧尔良医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农田面临雨水过多的困境,诗人感叹老农的辛劳与自然的不公。明亮的晴天,麦子已经收进仓库,而阴雨天又使谷物生长不顺利。大家怪天公太仁慈,反而使得农人的辛苦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连续三天的细雨使得田地积水,百谷竞相奔流,河川也无法再通行。夜里听见山上的雨声,白天又听到城门因雨而关闭。老农心中无奈,尤其害怕脾气病的加重。夜里暴雨突降,白天却因疲惫而忘记起床。虽然有良医的劝告,认为不用药物也能自得其乐,但他依然担心饮食不足影响身体,心中还得抵御邪气。最终,诗人感叹自己如同枯木一样孤独,心中渴望真正的和谐。上天只要不抛弃人,便应该懂得其中的道理,而自己学习道理三十年,反而愧疚于良医的教诲。
注释
- 晴送麦入仓:晴天里把小麦送入仓库,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的场景。
- 雨催谷含穗:雨水催促谷物生长,表面上是好事,但过量的雨水反而成为负担。
- 天公仁:天公指自然,仁表示自然对人类的友好,但在诗中却是讽刺。
- 三日霖:连续三天的细雨。
- 脾病:指肠胃等消化系统的问题,老农担心自己的健康。
- 良医:指高明的医生,劝导诗人注意饮食和心态。
- 损食存谷神:节制饮食以保护身体健康,保持内心的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涧庐,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苏轼之弟,乃“苏门四学士”之一,文风清新,诗词兼擅,尤其擅长表达情感和自然景象。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苏辙晚年,正值宋代农民因天气变化而受到影响的背景下,诗人在经历了个人与社会的多重困境后,寄情于自然,抒发心中对生活的感悟与无奈。
诗歌鉴赏
《雨病》通过描绘自然天气对农作物的影响,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无奈。诗中运用细腻的描写,从晴天的丰收到雨水的无情,展现了农业的脆弱和自然的不可控。尤其是“共怪天公仁,曲尽老农意”,既表现了对自然的愤怒,又隐含着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同情。在诗的后半段,诗人将自己的病痛与心理状态联系在一起,表现出对生活的反思和对健康的关注。诗人在“良医过我言,勿药行自喜”中,体现了一种超脱的心态,认为心态健康就能抵御外界的困扰。这一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深刻,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最后两句“天唯不穷人,人则昧其理”则透出对人生态度的深刻理解,强调在逆境中应保持理智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晴送麦入仓,雨催谷含穗:晴天收割小麦,雨水促进谷物生长。
- 共怪天公仁,曲尽老农意:大家共同怪责上天的仁慈,反而让老农的辛苦得不到回报。
- 谁为三日霖,下漉一丈地:谁能承担这连续三天的细雨,导致土地积水。
- 百谷争奔流,通川不可厉:各类谷物争相流动,河流无法畅通。
- 夜闻屋山落,昼说城闉闭:夜晚听到山上雨声,白天城门因雨而关闭。
- 老羸知奈何,脾病尤所畏:老农无奈,尤其害怕脾胃病。
- 中宵得暴下,亭午卧忘起:夜间突降暴雨,白天因疲惫而忘记起床。
- 良医过我言,勿药行自喜:良医劝我无需药物,心中自有欢喜。
- 损食存谷神,收心辟邪气:节制饮食以养生,保持内心安宁。
- 兀然槁木居,油尔元和至:孤独如枯木,渴望内心和谐。
- 天唯不穷人,人则昧其理:上天只要不抛弃人,人就应理解其中道理。
- 学道三十年,愧尔良医赐:学习道理三十年,反而感到愧疚于良医的教诲。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兀然槁木居”,将孤独比作枯木,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中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现象拟人化,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自然的无奈和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强调心态的重要性,表达了诗人对健康、和谐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麦:象征丰收与希望。
- 雨:象征自然的无情与不可控。
- 老农:代表辛勤劳作的人群,体现人对自然的依赖。
- 良医:象征智慧与对健康的重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该诗的作者是?
A. 苏轼
B. 苏辙
C. 陶渊明
D. 杜甫 -
诗中“良医”指的是什么?
A. 医生
B. 自然
C. 农民
D. 朋友 -
诗人通过什么手法表现自然的影响?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以上皆是
答案
- B
- A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描绘了战乱对农业的影响,与《雨病》有相似之处。
- 《早发白帝城》(李白):表现自然与人心的关系,展现了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苏辙的《雨病》更突出对自然的忧虑和对生命的思考,风格上更为沉重,反映了社会背景下农民的艰辛与无奈。王维则多描绘自然的静谧与内心的和谐,呈现出一种宁静的美感。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苏辙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