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激石滩声如战鼓,翻天浪色似银山。滩惊浪打风兼雨,独立亭亭意愈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激烈的海浪拍打石滩的声音,犹如战鼓敲响;浪涛翻滚的色泽,宛如银色的山峦。滩涂上的惊涛骇浪,夹杂着风雨,令人心惊。然而,我独自站在岸边,高高地挺立,内心却愈发宁静。
注释:
- 激石:指拍打石滩的浪潮,激烈而有力。
- 滩声如战鼓:形容海浪的声音震耳欲聋,像战鼓一样鼓舞人心。
- 翻天浪色似银山:形容波涛翻滚,颜色闪烁,像银色的山岳一般美丽。
- 滩惊浪打风兼雨:形容滩涂上的浪涛,伴随风雨,情景十分壮观。
- 独立亭亭意愈闲:独自矗立,心境愈发悠闲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历史学家。他在诗词、散文、史学等方面均有卓越成就,尤其以散文和诗歌见长。其作品以清新、自然著称,常带有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欧阳修晚年,他在政治上经历了多次起伏,内心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思考愈发深刻。诗中展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在纷扰生活中寻求内心宁静的心境。
诗歌鉴赏:
《鹭鸶》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展现了诗人在面对大自然时的感受与思索。首句“激石滩声如战鼓”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海浪的力量,声音如同战斗的号角,激荡人心,暗含了大自然的雄伟与威严。接下来的“翻天浪色似银山”则通过视觉的描写,展现了波涛的美丽与壮观,仿佛一座银色的山峦在翻滚,给人以震撼。后两句“滩惊浪打风兼雨,独立亭亭意愈闲”则形成鲜明对比,面对狂风暴雨,诗人却选择独立于岸边,感受内心的宁静与淡泊。这种心境的转变,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与人生哲学的思考。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传达了内心的平和与宁静,表现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反思。欧阳修通过优美的意象与清新的语言,成功地将人、自然与心灵的关系融为一体,展现了他对生命的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激石滩声如战鼓:描写滩涂上海浪拍打石头,声音响亮,就像战鼓一样,暗喻自然的力量。
- 翻天浪色似银山:波涛翻滚,颜色闪烁,形似银色的山,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象。
- 滩惊浪打风兼雨:海浪的拍打、风的呼啸以及雨的倾洒,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
- 独立亭亭意愈闲:诗人在风雨中独自伫立,内心却愈加悠闲,反映出对自然的深刻体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滩声比作战鼓,增强了声音的震撼感;将浪色比作银山,突显了景色的美丽。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尤其前两句,形成鲜明的对比与呼应。
- 拟人:将大自然赋予情感,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淡泊心态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诗人在面对狂风暴雨时,保持内心的宁静,体现了他对人生的哲学思考,展现了自然与人心的和谐共处。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海浪:象征自然的力量与变化。
- 石滩:代表坚固与不变,暗示着自然的永恒。
- 雨风:象征着生活中的艰难与挑战。
- 独立:体现了诗人对自我内心的把握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激石滩声如战鼓”中的“激石”指的是什么?
- A. 海浪
- B. 石头
- C. 战鼓
- D. 风声
-
诗人通过哪种意象来表现内心的宁静?
- A. 风雨
- B. 独立
- C. 浪色
- D. 战鼓
-
诗中的“翻天浪色似银山”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 A. 拟人
- B. 比喻
- C. 对比
- D. 夸张
答案:
- A. 海浪
- B. 独立
- B. 比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人生的感慨。
- 王维的《鹿柴》:展现山水自然之美与内心的宁静。
诗词对比:
- 欧阳修《鹭鸶》与王维《鹿柴》: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欧阳修更为激烈,王维则更为宁静。前者表现对生活的思考,后者则展现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选》:详细收录了宋代诗人的重要作品。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介绍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