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其二》

时间: 2025-01-04 15:07:19

眉黛低颦,一声春满流苏帐。

却从檀响。

渐到梅花上。

归卧孤舟,梅影舟前扬。

劳心想。

岸横千嶂。

霜月铺寒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 其二
作者: 冯时行 〔宋代〕

眉黛低颦,一声春满流苏帐。
却从檀响。渐到梅花上。
归卧孤舟,梅影舟前扬。
劳心想。岸横千嶂。
霜月铺寒浪。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春天的场景,眉头微微皱起,似乎在思念之中,春意已在轻柔的帐子里弥漫开来。耳边传来了檀板声,渐渐响起的梅花声也回荡在心头。归来后,孤独地躺在小舟上,梅花的影子在舟前摇曳。愁思不断,岸边的千山万岭在眼前交错。月光洒在寒冷的浪涛上,显得格外清冷。


注释

  • 眉黛:指女子的眉毛,常用来形容女子的美丽。
  • 春满流苏帐:春天的气息充满了流苏帐子,流苏帐子是古代的一种帐篷,象征温暖和柔情。
  • 檀响:檀板声,古代乐器,用于伴奏。
  • 梅影:梅花的影子,寓意孤独和思念。
  • 劳心想:费心思考,表明内心的忧愁。
  • 霜月:寒冷的月亮,给人以冷清之感。
  • 寒浪:寒冷的波浪,象征孤独和忧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冯时行,字子真,号青山,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以词作见长。他的词风清新,细腻,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人内心的感受。

创作背景:此词写于宋代,正值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作者在诗中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表达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诗歌鉴赏

冯时行的《点绛唇 其二》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情绪。开篇的“眉黛低颦”便勾勒出一幅愁苦的女子形象,正是在这春意盎然的季节中,诗人却感到一丝孤独和忧伤。这种情感在后面的描写中愈发明显,流苏帐中春意的浓烈与孤舟上的寂寞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

“归卧孤舟,梅影舟前扬”一语,既描绘了梅花的影子轻轻摇曳,也暗示了诗人对往事的回忆与思念。诗的后半部分以“岸横千嶂,霜月铺寒浪”收尾,展现了一个孤独而冷清的自然景象,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深思。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深切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眉黛低颦:眉头微微皱起,表现了愁苦的情绪。
  2. 一声春满流苏帐:春天的气息在轻柔的帐子里弥漫,传递出一种温暖的感觉。
  3. 却从檀响:耳边传来了伴奏声,暗示一种乐音的渗透。
  4. 渐到梅花上:梅花的声音与心事交织,表现思念的深刻。
  5. 归卧孤舟:回到孤舟上,象征孤独。
  6. 梅影舟前扬:梅花的影子在舟边摇曳,增添了诗的美感。
  7. 劳心想:内心的愁苦和思索。
  8. 岸横千嶂:远处的山峦横亘,意象深远。
  9. 霜月铺寒浪:月光洒在波涛上,透出冷清的感觉。

修辞手法

  • 比喻:把春天与流苏帐的结合比喻出温暖的氛围。
  • 拟人:梅影摇曳,似乎有生命般,增加了情感的渲染。
  • 对仗:如“岸横千嶂,霜月铺寒浪”形成对称,增强了词的韵律。

主题思想:整首词通过描写春天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孤独,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美的热爱,反映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眉黛:象征女性的柔媚与愁苦。
  • 流苏帐:温暖和宁静的象征,暗示内心的向往。
  • 梅花:代表着坚韧与思念的情感。
  • 孤舟:象征孤独与思考的空间。
  • 霜月:寒冷的月光,寓意清冷与孤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眉黛低颦”意指: A. 美丽的女子
    B. 愁苦的情绪
    C. 春天的景象
    D. 孤独的内心

  2. “梅影舟前扬”表现了哪个主题? A. 自然的美
    B. 人的孤独
    C. 对生活的热爱
    D. 春天的欢快

  3. 诗中提到的“霜月”象征什么? A. 温暖
    B. 冷清
    C. 春意
    D. 喜悦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现了思念与孤独,但更多的是对爱情的追忆。
  • 苏轼《水调歌头》:虽主题不同,但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感慨,情感更加开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冯时行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