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点绛唇 寒夜感怀
作者: 谈印梅 〔清代〕
原文展示
寂寞深闺,当窗月色凉如水。
夜阑无睡,湿透重重泪。
辗转匡床,只有兰釭对。
闲庭内,虫鸣鹤唳,
搅得心儿碎。
白话文翻译
在寂静的深闺中,窗外的月光如水般清凉。
夜深人静,我无法入睡,泪水湿透了重重的帕子。
辗转难眠,只能独自与兰灯为伴。
在闲庭中,虫鸣和鹤唳声不断,
搅扰得我的心碎裂不已。
注释
- 寂寞深闺: 指孤独的内室,深闺通常指女子的居所。
- 月色凉如水: 形容月光清冷如水,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
- 夜阑无睡: 夜深时无法入睡,表达了作者的失眠与思绪。
- 湿透重重泪: 泪水湿透了多层的帕子,表现悲伤的深重。
- 辗转: 翻来覆去,形容难以入睡的状态。
- 兰釭: 兰花形状的灯具,象征清雅与孤独。
- 虫鸣鹤唳: 自然界的声音,虫鸣和鹤叫交织,增加了孤寂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谈印梅(生卒年不详)是清代的一位女词人,以词风清丽、情感细腻著称。其作品多描写女性内心的情感世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与女性的处境。
创作背景: 此词作可能是在一个寒冷的夜晚,作者感受到孤独与思念,借助月光和夜色的描写,表达内心的愁苦与思绪。
诗歌鉴赏
《点绛唇 寒夜感怀》通过细腻的描绘,将孤独、思念和内心的痛苦展现得淋漓尽致。开篇“寂寞深闺”便直指主题,深闺中的孤独感扑面而来,月光的清凉进一步渲染了这一情绪。夜深人静,无法入睡的状态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悲伤,眼泪湿透了帕子,表达出思念的深重。作者在寂静的夜晚,独自与兰灯为伴,显得格外孤独。接着,虫鸣鹤唳的声音打破了夜的宁静,反而让人的心情更加烦乱,心儿碎的意象更是将悲伤的情感推向高潮。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抒发,表现了女词人在孤独时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思考。诗中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交融,使得整个作品不仅有着强烈的个人情感,也折射出当时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所面临的孤独与无奈。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寂寞深闺,当窗月色凉如水”:描绘出深闺中的孤独,月光如水,冷清而清幽。
- “夜阑无睡,湿透重重泪”:表现了夜深人静时无法入眠的痛苦,泪水湿透手帕,显示情感的浓烈。
- “辗转匡床,只有兰釭对”:翻来覆去,孤独的陪伴只有那盏兰灯,增强了孤寂的气氛。
- “闲庭内,虫鸣鹤唳,搅得心儿碎”:自然的声音扰动内心,进一步加重了孤独和心痛的情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 “月色凉如水”以水比喻月光的清凉,生动形象。
- 拟人: “虫鸣鹤唳”赋予自然声音以情感,增强了作品的生动性。
- 对仗: 词句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提升了诗的韵律美。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女性在孤独环境中思念和忧伤的情感,反映了女性内心世界的复杂与细腻。
意象分析
- 深闺: 象征女性的孤独与封闭。
- 月光: 表达清冷与思念,营造出寂静的氛围。
- 泪水: 代表悲伤与思念的情感。
- 兰灯: 象征孤独的陪伴,反映作者的内心情感。
- 虫鸣鹤唳: 自然界的声音象征外界的孤独与内心的烦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自然景观
- B) 孤独与思念
- C) 家庭生活
- D) 战争
-
“夜阑无睡”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不安
- C) 无奈
- D) 兴奋
-
“虫鸣鹤唳”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 A) 比喻
- B) 拟人
- C) 对仗
- D) 排比
答案
- B) 孤独与思念
- C) 无奈
- B) 拟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表达思念与孤独的情感。
- 杜甫《月夜忆舍弟》: 反映思乡、思念的情感。
诗词对比:
- 谈印梅《点绛唇 寒夜感怀》与李清照《如梦令》: 两者都表现了女性在孤独中对情感的思考,但前者更显沉重与悲伤,后者则带有些许婉约与柔情。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谈印梅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流派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