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命修一统志先师司寇公完书也感而有作三首 其三》

时间: 2025-01-04 06:32:30

踏红重到碧山堂,叹息音容未渺茫。

佳句壁间枯落墨,小松阶下惨成行。

少孙敢附龙门末,后郑常依马帐旁。

犹是旧游风月地,孤灯夜雨照凄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踏红重到碧山堂,叹息音容未渺茫。
佳句壁间枯落墨,小松阶下惨成行。
少孙敢附龙门末,后郑常依马帐旁。
犹是旧游风月地,孤灯夜雨照凄凉。

白话文翻译

重新踏上红色的地面,来到碧山堂,
不禁叹息,昔日的音容已经变得模糊。
曾经的佳句,如今在墙上枯萎的墨迹,
小松树下,悲惨的落叶成行。
少孙敢于追随龙门的末尾,
而后来的郑氏却常常依偎在马帐旁。
这里仍是旧日游玩的风月之地,
孤灯下的夜雨映照着我的凄凉。

注释

  • 踏红:指走上红色的地面,可能暗指走入某个重要的场所。
  • 碧山堂:可能是指一个特定的地方,象征着往昔的美好记忆。
  • 佳句:优美的诗句。
  • 小松:指小松树,寓意生命的脆弱和孤独。
  • 少孙:可以指年轻的后辈或后代。
  • 龙门:常用来比喻高位或成功的地方,源于古代传说。
  • 马帐:马的帐篷,暗指战场或游牧生活的场景。
  • 孤灯夜雨:营造出孤独凄凉的夜晚情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韩菼,清代诗人,擅长古诗,风格清丽脱俗,常以抒情见长,作品多反映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感慨。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感怀昔日风华的基础上创作而成,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人事变迁的缅怀。同时,诗中提到的碧山堂可能与作者的个人经历有关,承载着对往昔的追忆与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无限感慨。开篇“踏红重到碧山堂”,便以行动引入,带领读者跟随诗人的足迹,回到那个承载记忆的地方。叹息声中,不仅有对昔日音容的缅怀,也隐含着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第二联中的“佳句壁间枯落墨”,用壁上的墨迹象征着诗人往日的创作与灵感,如今却已成枯败,令人唏嘘。小松阶下的“惨成行”,则暗示着生命的无常与孤独,令人感受到岁月的无情。

第三联提到的“少孙敢附龙门末,后郑常依马帐旁”,则通过对比展示了历史的更替,少孙的勇敢与后郑的依附,反映出人们在历史潮流面前的无奈与选择。

结尾“孤灯夜雨照凄凉”,一灯一雨,营造出孤独的氛围,进一步深化了诗意的凄凉感。整首诗以情感为主线,辅以细腻的意象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的深刻思考与无尽怀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踏红重到碧山堂:重返昔日的美好地点,象征着对往事的追忆。
  2. 叹息音容未渺茫:对往事的感慨,曾经的声音和容颜似乎已经模糊不清。
  3. 佳句壁间枯落墨:优美的诗句已不再,象征创作的枯竭。
  4. 小松阶下惨成行:小松树下的落叶,代表着生命的脆弱与孤独。
  5. 少孙敢附龙门末:年轻一代勇于追求成功的象征。
  6. 后郑常依马帐旁:后代依附于旧有的生活方式,显示出时代的变迁。
  7. 犹是旧游风月地:仍然是曾经游玩的地方,感慨历史的延续。
  8. 孤灯夜雨照凄凉:孤独的灯光与夜雨,营造出寂寞凄凉的情景。

修辞手法:全诗运用了大量的意象与比喻,如“孤灯夜雨”体现了诗人的孤独与凄凉;“佳句壁间”则是对往昔的追忆与反思。

主题思想:诗歌主要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追忆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孤独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碧山堂:象征着美好的回忆。
  • 佳句:代表着创作的灵感与才华。
  • 小松:寓意生命的脆弱与孤独。
  • 孤灯:象征孤寂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踏红重到碧山堂”中的“红”可以象征什么?

    • A. 喜庆
    • B. 哀伤
    • C. 美好
    • D. 绝望
  2. 诗中提到的“小松”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失落
    • C. 忘却
    • D. 忍耐
  3. 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 A. 喜悦
    • B. 伤感
    • C. 愤怒
    • D. 满足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相比,韩菼的这首诗在情感表现上更加细腻,主要集中在个人情感的抒发与对旧日的怀念,而杜甫的诗则更加强调对家国的思念与对时局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韩菼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

以上是对韩菼《被命修一统志先师司寇公完书也感而有作三首 其三》的全面解析与赏析,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