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秦娥(二月二十三日夜松轩作)
夜夜。夜了花朝也。连忙。指点银瓶索酒尝。明朝花落知多少。莫把残红扫。愁人。一片花飞减却春。
白话文翻译:
每一个夜晚,夜里花朝已至,急忙指着银瓶要来尝酒。明天花会落下不知多少,别把残红扫去,愁人啊,一片花瓣飞舞,春天也减去了一些。
注释:
字词注释:
- 夜夜:每一个夜晚。
- 花朝:指的是花开之时,通常是春天的节日。
- 银瓶:古代盛酒的器具,常用来象征美酒。
- 明朝:指第二天。
- 残红:凋零的花瓣。
- 愁人:感到忧愁的人。
- 一片花飞:形容花瓣随风飘落的景象。
典故解析:
- 此诗提到的“花朝”是古代春天的节日,代表着春天的生机与美丽,描绘了花开时节的美好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毛滂,字子庚,宋代诗人,擅长词、诗,尤其以清新、婉约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二月二十三日夜,诗人可能处于对春天来临的兴奋与忧愁的矛盾心情中,借花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忆秦娥》是毛滂的一首抒情词,展现了作者对春天的深情与惆怅。诗中以“夜夜”的重复开头,营造出一种夜晚的孤寂与思念的氛围。接着提到“花朝”,这不仅是对春天的期待,更是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连忙指点银瓶索酒尝”,表现了诗人对美酒的渴望与生活的享受。在这美好的夜晚,诗人希望借酒消愁,然而“明朝花落知多少”的感慨又让他意识到美好时光的短暂与流逝。诗的结尾处,诗人对“残红”的唏嘘,表达了他对春天即将结束的无奈与伤感。
整首词通过对春天花落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时光飞逝、青春易逝的忧伤,令人感同身受。毛滂的语言清新而富有音乐感,运用了简单却深刻的意象,令整首词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和浓厚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夜夜”:引入夜晚的主题,暗示诗人孤独的心情。
- “夜了花朝也”:暗示春天的到来,但又是夜晚,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连忙指点银瓶索酒尝”:表现诗人对生活美好的向往,想要通过饮酒来解忧。
- “明朝花落知多少”:预示着明天的忧愁,花的凋零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
- “莫把残红扫”:对残花的珍惜,反映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
- “愁人”: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心境,感到愁苦。
- “一片花飞减却春”:形象地表达了春天的凋零,带来无限惆怅。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明朝花落知多少”与“莫把残红扫”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花瓣的飞舞比作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意象:花、酒、夜晚等意象交织,形成了春天的美丽与忧伤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花瓣凋零的描绘,反映出时间的流逝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眷恋与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象征着青春、生命与美好时光。
- 酒:代表着欢愉与解忧的手段。
- 夜:象征孤独与沉思的时光。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 花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着生命的美丽与短暂,酒则是古人社交与解愁的重要方式。夜晚则是思考和怀旧的时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银瓶”指的是什么?
- A. 银器
- B. 酒器
- C. 花瓶
- D. 画瓶
-
诗中提到的“花朝”是指什么?
- A. 春天的节日
- B. 秋天的节日
- C. 夏天的节日
- D. 冬天的节日
-
诗人对“残红”的态度是?
- A. 忽视
- B. 珍惜
- C. 喜欢
- D. 讨厌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毛滂的《忆秦娥》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是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前者更侧重于自然景象的描绘,后者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细腻刻画。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清照与宋代女性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