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几年不解向沧洲,
矰缴曾伤质转幽。
端倚主人怜采色,
要随鵷鹭濯清流。
白话文翻译
这几年我不懂得向沧洲去,
矛箭曾经让我伤痛而变得幽深。
我依靠主人怜惜的目光,
愿意随同鵷鹭在清流中洗浴。
注释
- 沧洲:沧海的洲,象征遥远的地方,常用来指代人生的旅途。
- 矰缴:矰(zèng)指用来射鸟的弓箭,缴指捕捉,寓意为自己受伤的原因。
- 质转幽:原本的性情变得沉静而幽深。
- 端倚:依靠,表示一种依赖的状态。
- 鵷鹭:一种水鸟,象征高洁的志向。
- 濯清流:洗浴在清澈的流水中,象征洗净心灵。
典故解析
- 鵷鹭: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常常用作高洁、志向远大的象征,鵷鹭寓意着志向的高远和追求的纯净。
- 沧洲:古代文人常以沧海、沧洲象征人生旅途的艰辛与遥远,寄托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毛滂(约1000-1070年),字子升,号逢原,宋代诗人,以词作见长,尤以婉约风格著称。其作品常流露出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和感知。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诗人生活的某个阶段,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理想人生的向往。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高洁志向的追求和对人生成长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篇“几年不解向沧洲”引入了诗人的迷茫与无奈,似乎表达出他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却又无从把握。接下来的“矰缴曾伤质转幽”则通过“矰缴”这一意象,揭示了追求理想过程中遭受到的挫折与痛苦,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思索。
“端倚主人怜采色”,展示了诗人对友人的依赖与渴望理解,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在最后两句中,诗人愿意追随鵷鹭“濯清流”,表达了对清新生活态度的向往,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哲学。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意象和情感为主线,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人生苦涩的感悟,展现出深邃的哲理思考和细腻的情感描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几年不解向沧洲: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困惑,似乎多年未能理解追寻的意义。
- 矰缴曾伤质转幽:用矰箭比喻人生中的挫折,暗示经历的痛苦使得心境愈发幽深。
- 端倚主人怜采色:通过与友人亲密的互动,表现出作者对理解与支持的期待。
- 要随鵷鹭濯清流:表明了作者希望追随高洁志向,追求洗净心灵的纯净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矰缴”比作生活的挫折,形象生动。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有对仗之美,增强了韵律感。
- 意象:通过鵷鹭、清流等意象,传达出高洁和清新的主题。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苦涩的感悟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人在优美的自然意象中寄托了对生活的思考,展现出一种淡泊与清新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沧洲:象征远方的理想,遥不可及的目标。
- 矰缴:代表人生的挫折与痛苦。
- 鵷鹭:象征高洁、追求理想的志向。
- 清流:象征纯净的内心世界与理想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几年不解向沧洲”中的“沧洲”指的是什么?
- A. 远方的理想
- B. 现实的困境
- C. 朋友的支持
-
“矰缴曾伤质转幽”中,“矰缴”指代什么?
- A. 生活的美好
- B. 追求的挫折
- C. 内心的平静
-
诗人的愿望是:
- A. 留在城市中
- B. 随鵷鹭濯清流
- C. 忘记过去的痛苦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苏轼《水调歌头》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毛滂与李白:毛滂的诗歌更侧重于内心情感的细腻表达,而李白则强调豪放与奔放的气魄。
- 毛滂与苏轼:两者都对生活有深刻思考,但毛滂的风格更为柔和,苏轼则更加多元与豁达。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毛滂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