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觉归上饶》
时间: 2025-01-17 09:19:0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僧觉归上饶
作者: 毛滂 〔宋代〕
上士垂暮年,不受烦恼攻。
欲修沙门果,坐怪须发空。
言有摩尼珠,自照迷妄踪。
当来滞碍心,如以巨物舂。
妻子昔所爱,今断如溃痈。
欲作大医王,遍救瘖与聋。
长安坐寂寞,饥腹听午钟。
行归洗耳恭听黄尘,誓将归青松。
一蠡渡长淮,东望迦叶峰。
我走名利场,未可谈从容。
软语感屡发,为我清心胸。
上士无住著,此别何由逢。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长的高僧,他在晚年不再受世俗烦恼的侵扰,渴望修成沙门果。他的头发和须发显得空洞,像是坐在一片空寂中。他手中有一颗摩尼珠,能自照迷妄的脚步。未来的旅途将会有许多障碍,像是用巨物来碾压心灵的重负。曾经深爱的妻子,如今已如溃烂的痈般断绝。想要成为一位大医王,去救助那些瘫痪和失聪的人。在长安,他感到无聊寂寞,肚子饥饿,只能听着午钟的声响。他在归途上洗耳静听黄尘,发誓要回归青松之地。坐船渡过长淮,向东望去是迦叶峰。我在名利场中辗转,尚不能谈及从容。软言细语的感触频频浮现,让我心胸清净。高士不执着于此,这次分别何时再相逢?
注释
- 上士:高人,指修道有成的人。
- 沙门:佛教中的僧侣。
- 摩尼珠:佛教中的神珠,象征智慧和真理。
- 瘖与聋:指失语和失聪,象征苦难。
- 黄尘:指世俗的纷扰和烦恼。
- 迦叶峰:佛教传说中的圣地,与高僧有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毛滂(约1050-1100),字子中,号梅溪,宋代诗人,江南人士。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毛滂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与对世俗的淡泊,表现了他对高僧的敬仰与对修行的向往。
诗歌鉴赏
《送僧觉归上饶》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诗人通过对高士的描绘,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感悟与追求。诗中描绘了高士在晚年对尘世烦恼的超脱,渴望修行与内心的宁静。特别是“言有摩尼珠,自照迷妄踪”,这句话表达了真理与智慧的追求,令人深思。诗人对亲情的割舍和对世俗名利的淡然,反映出一种超然的境界。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诗人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对心灵归宿的渴望,最后以“上士无住著,此别何由逢”结束,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上士垂暮年,不受烦恼攻:高士在晚年,不再受世俗烦恼的侵扰。
- 欲修沙门果,坐怪须发空:希望能修行到达高僧的境界,然而外在却显得苍白无力。
- 言有摩尼珠,自照迷妄踪:拥有智慧的象征,能自省迷惑的道路。
- 当来滞碍心,如以巨物舂:未来的障碍和困扰,像巨物碾压心灵。
- 妻子昔所爱,今断如溃痈:曾经深爱的妻子,如今的断绝让人痛苦。
- 欲作大医王,遍救瘖与聋:希望能成为医者,救助那些痛苦的人。
- 长安坐寂寞,饥腹听午钟:在长安感到孤独,肚子饥饿只能听钟声。
- 行归洗耳恭听黄尘,誓将归青松:在归途上,决心回归自然的宁静。
- 一蠡渡长淮,东望迦叶峰:坐船渡过长淮,向东望去是佛教圣地。
- 我走名利场,未可谈从容:在名利场中经历,尚不能安然自若。
- 软语感屡发,为我清心胸:柔和的话语感动心灵,让我心境清净。
- 上士无住著,此别何由逢:高士不拘泥于此,分别后何时再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心灵的困扰比作巨物,形象生动。
- 对仗:上下句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描绘了高士对世俗的淡泊与对真理的渴求,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摩尼珠:象征智慧与真理,强调内心的觉悟。
- 青松:象征自然与宁静,代表诗人向往的归宿。
- 迦叶峰:代表佛教圣地,象征修行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毛滂
C. 杜甫 -
“摩尼珠”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智慧
C. 权力 -
诗中描绘的高士对世俗的态度是怎样的? A. 追求名利
B. 超脱烦恼
C. 忽视一切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孤寂。
- 《归园田居》陶渊明:描绘归隐田园的理想生活。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相似,两者都表现了对世俗的超脱与对自然的向往,但毛滂更加强调内心的修行与智慧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