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笔头风月无多子,
尽是前人追琢余。
岂有声名到温李,
仅能楚些属三闾。
白话文翻译: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当代文人创作的无奈与批判。笔耕不辍的文人,所写的风花雪月的诗篇实在不多,全是前人所留下的余韵。难道有什么声名能够与温庭筠和李商隐相提并论?他们的作品中只好依附于荆楚的文学传承。
注释:
- 笔头:指笔墨的书写。这里引申为诗人的写作。
- 风月:指文人所写的关于风花雪月的诗歌。
- 琢余:琢磨、雕琢前人的作品。
- 温李:指温庭筠和李商隐,两位著名的唐代诗人。
- 楚些:意指楚地的诗歌风格,三闾指屈原等楚国诗人的作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毛滂(约1000-1070年),字子迥,号少康,南宋时期的诗人,其诗风格继承了唐诗的传统,擅长五言绝句,作品情感细腻,富有韵味。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宋代,正值文人们竞相追逐声名之际,毛滂感叹于当时的文风,表达了对古人作品的怀念与对现代诗人创作的失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当时文人创作状况的深刻思考与无奈。毛滂在诗中以“笔头风月”开篇,直接揭示了自己对当代文人诗作的看法,认为当代诗人的创作缺乏新意,更多的是对前人经典的引用与模仿。接着,他提到“尽是前人追琢余”,进一步强调了文人在创作时多是停留在前人的遗韵之上,缺少真正的创新。
在接下来的两句中,毛滂以温庭筠和李商隐这两位伟大的唐代诗人为例,表达了对现代文人的期望与失望。他认为当代文人难以达到他们的高度,表现出一种对古典文学的敬仰与对当代文人创作的批评。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沉郁的,反映出诗人对文学创作的期盼与现实的无奈。通过对比古今,毛滂将自己的创作困境与古人相提并论,展示了他对文学传承与创新之间矛盾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笔头风月无多子:诗人在这里感慨,当前的诗人所写的风月诗并不多。
- 尽是前人追琢余:强调当代诗人的创作大多是对前人作品的模仿与琢磨。
- 岂有声名到温李:质疑当代文人是否有能力与温庭筠和李商隐相提并论。
- 仅能楚些属三闾:表示当代诗人只能依附于楚地的文学传统。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追琢余”比喻当代诗人的创作缺乏原创性。
- 反问:通过“岂有声名”,加强了诗人对当代文人的不满。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当代文人创作的批评,强调了对古典诗歌的敬仰与对现代文学困境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月:象征文人所追求的优雅与美好。
- 琢余:象征对文学传统的继承与发掘。
- 温李:代表高峰的文学成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温李”指的是哪两位诗人?
- A. 杜甫与白居易
- B. 温庭筠与李商隐
- C. 李白与王维
-
“笔头风月无多子”中“风月”指的是什么?
- A. 自然景色
- B. 文人所写的诗歌
- C. 社会风俗
-
诗中表达的情感基调是?
- A. 欢乐
- B. 失望与批判
- C. 忧伤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毛滂《许子遇示二绝句》与温庭筠《梦中作》:两者都在探讨文学创作的困境,但温庭筠的作品更显浪漫,而毛滂则更显无奈。
参考资料:
- 《宋诗精华》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文学史》